首页 {{item.columnName}}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2-10-26 08:58:33
来源: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数:
2330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

甘办发〔202272

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关部门、省属有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充分挖掘我州草地大州、牦牛大州的优势和潜力,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甘孜特点的现代牦牛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牧区高质量发展、农牧民共同富裕,按照现代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要求,经州政府同意结合我州实际,就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区域协同,集聚发展要素,创新科技驱动,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建设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饲草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开展牦牛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集中打造亚克甘孜公用品牌,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区乡村振兴,推进一二三产紧密融合,实现牦牛养殖大州向产业强州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推进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落实草原保护政策措施和基本制度,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建立有利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探索草场流转、发展规模养殖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牧区金融制度和建立畜牧业风险防范体系为保障,发展现代牦牛产业,为牧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高原牦牛特色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注重特质,合理规划,差异化推进。打造亚克甘孜牦牛区域特色公用品牌,形成规模效益,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坚持市场主体,政策扶持。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要素配置,引导现代养殖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建立完善牦牛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提高产业效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草原牧民成为草原生态的守护者和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者、受益者。

——坚持示范带动,联农带农。把带动农牧民增收作为产业集群建设根本宗旨,建立健全集群内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实施项目与农牧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带动农牧民就近就业创业,保障经营主体、农牧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建设目标。2024年,新增牧草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10万吨,龙头企业屠宰加工牦牛冷鲜肉1万吨、牦牛肉干等其他肉制品加工量达3000吨、牦牛奶制品加工量达5000吨、酪蛋白精深加工量达1000吨以上,出栏牦牛39万头以上,牦牛产业总产值达90亿元以上,带动农牧户2万户以上,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牦牛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四)建设布局。围绕牦牛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对接省、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充分结合牦牛产业集群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空间特征和生态现状,综合分析产业资源分布情况、规模化程度、区位特征,实施“10+3”建设区域布局(即10个国定集群县,3个州列实施县),确立甘孜牦牛产业集群一心、两带、三区的建设格局(一心:即甘孜牦牛全产业链发展中心,以甘孜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两带:即北部丝路文化牧旅融合示范带、南部318景观大道牧旅融合示范带。三区:即北部生态养殖和肉、奶加工示范区;南部高效养殖和肉、绒加工示范区;东部牦牛旅游产品开发示范区)。以白玉为重点,建设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以石渠、色达为重点,建设标准化的饲草基地和集体牧场;以甘孜、理塘为重点,开展牦牛肉食品精深加工;全州集中打造亚克甘孜公共品牌。通过集成要素、集中建设、集约生产、集聚资源,全力改善发展短板、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甘孜的牦牛品种、品质、品牌,强力促进牧区乡村振兴和牧民增收。

二、重点任务

(五)加快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遗传资源普查成果,划定九龙牦牛、昌台牦牛、亚丁牦牛保种核心区,建立依法管控牦牛遗传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牧旅融合现代牦牛种业园区,建设标准化、设施化、适度规模化的牦牛种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到2024年在九龙县、白玉县、稻城县建成符合行业标准的良繁核心场3个,扩繁场8个,力争年供种能力达500头以上。采用招商引企或自身培育经营主体等形式,健全可持续的牦牛种业生产、推广、经营机制,建设种牛鉴定、展示、竞拍、配送及电商交易等平台,探索种牛与商品牛同价值互换、良种补贴直补抵扣、屠宰企业统一电商结算等新型推广交易模式。借力牦牛产业发展中心和校院州合作的专家团队,开展牦牛遗传资源开发,现代育种新技术攻关,完成3个核心群种牛的基因测序,建立基因评价型数字化系谱档案,推行种牛电子芯片标识管理,集成推广犊牛全哺乳全舍饲培育、种牛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疫病防控等实用新技术,切实提升牦牛种业的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科技局、白玉、九龙、稻城县人民政府;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六)抓实饲草料种植加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等项目为依托,统筹草原生态与牦牛产业布局,构建天然草原人工种草、高产优质饲草种植、农作物秸秆利用、饲草加工调制四位一体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在保证粮食播面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前提下,树立种饲草就是种粮食的理念,在甘孜、石渠、色达、德格、理塘、白玉、炉霍、新龙、道孚9县科学规划建设可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骨干饲草基地10万亩;大力实施粮(果)草轮作、间作、套作及秋收后芫根、萝卜种植,鼓励开展牲畜卧圈种草、轮歇地、林(下)间种草大力推广玉豆、玉薯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新技术以及秸秆揉化、丝化、糖化、青贮等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新增饲草供应10万吨,增加牦牛草料来源。支持培育创建现代草业园区,扶持壮大一批草业发展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化经营,优先在甘孜、理塘布局集生产、加工、配送和安全溯源一体化的康北、康南饲草料加工配送基地,切实提高标准化集约养殖场的饲草供给能力,以青贮料、混合料、浓缩料为产品,开展现代草业引领示范。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林草局,州生态环境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七)强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结合牧区生产实际,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效益为主线,集体牧场以保障商品畜源为重点,推广放牧+补饲的养殖模式,探索牲畜入股、划区轮牧、草场流转、订单养殖、承包经营等养殖方式。到2024年,在石渠、白玉、甘孜、色达、理塘、道孚、炉霍、新龙9县建养殖规模500头左右的集体牧场(合作社、家庭牧场)39个,年出栏率20%以上;在德格、色达2县建22个牦牛奶业集体牧场,养殖规模9000头以上。鼓励试点整村推动、村社一体、草畜股权量化入社、分组管理、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合理分工、畜群统管统售、牧民按劳取酬按股分红的集体牧场高级生产经营方式。建成甘孜、理塘、石渠、色达4个年育肥万头以上的牦牛标准化集约养殖场,不断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养殖水平,大力推广“4218”模式(即4岁左右、体重达200公斤左右的牦牛进行100天标准化饲养,体重增加80公斤左右出栏),做到四岁出栏、四季出售。推行规范化疫病防控和溯源体系建设,开展政策性保险和草原、牦牛等有机认证,保证牦牛产业安全发展、持续增效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林草局、州乡村振兴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八)提升现代化加工水平。规范提升牦牛分级分割能力,提档升级精深加工生产线,大力推进肉、奶、绒、酪蛋白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鼓励加工企业建设低温分割加工车间、冷库等设施,配备必要的冷藏车等设备。在甘孜、理塘、石渠、色达、康定5县(市)新建(改建)牦牛肉精深加工生产线16条,在石渠、色达、德格、康定4县(市)新建(改建)牦牛奶生产线8条,在炉霍县新建(改建)酪蛋白生产线1条,在理塘县改造牦牛绒生产线1条。深度加工研发牦牛肉干、牦牛酸奶、酪蛋白、牦牛皮带等牦牛肉、奶产品及副产品,延伸牦牛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经济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利局、州商务合作局、州国资委、州市场监管局、州乡村振兴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九)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采用首席+州专家+县技术骨干的方式,与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结成工作团队,瞄准市场、定产品、拟定项目,开展牦牛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研究制定,以科技创新提升我州牦牛产业标准化水平。到2024年,研究制定适宜我州牦牛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地方标准19个,其中:2022年制定亚丁牦牛、草原生态修复、牦牛标准化育肥场布局及圈舍建设、牦牛布鲁氏菌病净化养殖场技术、牦牛酥油加工等5个标准;2023年制定牦牛半舍饲养殖、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原味酸奶、肉松、屠宰操作等5个标准;2024年制定青贮玉米加工,一年生牧草种植,青干草调制加工,短期育肥,集中育肥主要疫病防控,鲜(冻)肉分级分割,主要预制食品加工,牦犊牛、能繁牦母牛、种牦公牛饲养管理,牦牛肉系列产品9个标准。进一步补齐我州牦牛产业标准薄弱的短板,提高牦牛产品质量,打响亚克甘孜牦牛品牌,逐步建立现代牦牛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我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经济信息化局、州商务合作局、州卫生健康委、州市场监管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搭建技术支撑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技术服务与培养本土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甘孜藏族自治州牦牛产业发展中心;搭建牦牛产业行业自律和服务平台,州级成立牦牛产业联合会和产业协会,各县(市)成立分会;搭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聘请国内牦牛领域首席专家,组建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专家顾问团队,适时召开牦牛产业论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围绕品种、品质、品牌,聚集国内牦牛领域的顶尖人才、企业家与本土人才,组建牦牛产业研发团队、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平台,探索建立重大科研项目揭榜制,开展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现代养殖、精深加工、信息集成及标准等技术攻关,集成关键技术,组建州县乡三级联合技术服务团队,实行牦牛产业集群包点包场责任制,抓好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科技局,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一)拓展市场营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建立网络与实体旗舰店,借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及农博会、西博会、展销会等平台,加大产品推介,提高我州牦牛肉制品在高端消费市场占比,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结合北部丝路文化牧旅融合示范带、南部318景观大道牧旅融合示范带,在国、省主干道重点实施产品展示、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等项目,提升产品销售,发展旅游后备箱经济。责任单位:州商务合作局,州经济信息化局、州农牧农村局、州国资委、州市场监管局、州乡村振兴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二)创建牦牛区域公共品牌。着力实施市场化品牌战略,打造亚克甘孜公用品牌,做强九龙牦牛”“昌台牦牛等特色牦牛品种品牌,采用制作媒体多元广告、公用品牌带货宣传、拍摄牦牛文化及特景纪实片等形式,统筹推进亚克甘孜品牌打造,提升甘孜牦牛知名度。依托标准化创建、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等积极提升牦牛品质,强化品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打牢牦牛产品品牌发展基础。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商务合作局、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州国资委、州市场监管局、州乡村振兴局、州投资集团、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三)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牧场、家庭牧场、营销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纽带,集体牧场为主体,牧户为基础的现代牦牛产业生产经营体系。试点探索生产要素入股、务工按劳取酬、效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牦牛产业科技研创孵化基地,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实现抱团发展,打造集群雁阵责任单位:州经济信息化局,州农牧农村局、州商务合作局、州市场监管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四)加大融合发展力度。以利益联结机制为载体、价值链为纽带,做到各产业链之间无缝对接,形成种业、草业、养殖业、加工、营销、流通等全产业链循环业态,强化融合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真正形成一条龙”“一体化的牦牛产业体系和循环共赢的产业链条。强化牦牛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景点的业态功能,提升牦牛肉奶产地加工和产品展示展销水平,充分挖掘牦牛文化,把草原观光和游牧生活体验等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产品,让草原牧民真正分享到融合发展的增效增收红利。责任单位: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州经济信息化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利局、州农牧农村局、州林草局、州市场监管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三、政策支持

(十五)落实财政支持。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县(市)要将牦牛集中分布区全部纳入乡村产业振兴优先扶持范围,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增大财政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保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项目落实落地。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将涉及牦牛全产业链的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技术培训、信息化建设等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科技局、州农牧农村局、州林草局、州乡村振兴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六)落实扶持政策。建立牦牛产业项目合规性审查制度,县(市)要落实三同时、三同步的要素保障责任,优先保障项目用地、用电、用水和环评审核,执行农业用地用电用水价格;制定草场管理、利用、流转办法,出台牦牛产业草场流转地方财政补助政策。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利局、州林草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七)落实金融政策。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拓展投融资渠道,引进优质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与我州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用好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将符合担保条件的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范畴,解决融资难问题。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对在州内从事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经营企业,予以财政贴息贴费补助,切实解决经营主体融资贵问题。将产业集群内的牦牛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县级财政提高保费补贴标准,减少养殖户出资比例,增强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把牦牛产业相关企业纳入小微企业重点扶持对象,开发牦牛专贷金融产品,支持牦牛产业集群建设。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农牧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甘孜银保监分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十八)落实奖补激励政策。建立牦牛产业专项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考评及激励办法,每年从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州级财政等多渠道筹措奖励性扶持资金3000—5000万元,用于对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综合考评优胜县(市)、绩效显著建设项目、出栏出售先进县(市)、重大科技成果、突出贡献团队和个人,实施奖励性补助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发展改革委、州科技局、州农牧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

四、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牧农村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领导机制,将牦牛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州长工程强力推进,成立州政府州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办公室、专家指导组、督查考核组,推行清单制工作管理。州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主抓科室和经办人员;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会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项目实施县(市)要成立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主管主抓领导责任制,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确保季季有进展、年年见实效、三年上台阶。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甘孜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强化法治保障。坚持依法治草、依法治牧,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切实增强农牧民的法治意识;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草食牲畜出栏核查机制,逐步杜绝养长寿畜掠夺破坏草原的行为;营造良好营商氛围,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切实维护正常生产、流通和市场秩序;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坚决依法打击破坏草原生态、阻碍牲畜出栏、生产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生产及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民族宗教委、州公安局、州司法局、州生态环境局、州林草局、州市场监管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一)严格督导考核。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将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目标任务量化到具体时间节点、项目节点,通过定期督导、专项督导等形式,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对在推进中行动较快、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推进落实不力、弄虚作假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挂牌督办等处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定期开展考核评比,科学考核评价牦牛产业发展成效,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月月有进展、季季见实效、全年大突破。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甘孜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二)积极宣传引导。认真总结牦牛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牦牛产业、发掘牦牛文化、弘扬牦牛精神、推介牦牛产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和广大牧民群众参与牦牛产业集群建设,营造牦牛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全面提高社会对牦牛的文化认同、品牌认同和价值认同。〔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委宣传部、州民族宗教委、州商务合作局、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实施县(市)人民政府〕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024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