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十四五】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5)
2023-06-26 16:25:11
来源:
州政府办公室
阅读数:
6188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5)》的通知

(甘办函〔202387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省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企事业单位:

经州政府同意,现将《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5)》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20



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5



202305

 

 

序言 6

第一章 规划背景 8

第一节 建设成就 8

一、文化和旅游公服基础持续夯实 8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8

三、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10

第二节 机遇挑战 11

第三节 面临问题 1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5

第三节 实现路径 17

第四节 建设目标 17

第三章 建设任务 23

第一节 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

一、实施博物馆建设提升工程,建成博物馆之州品牌 23

二、推进全民阅读系统化工程,打响书香甘孜品牌 27

三、强化文化馆设施体系建设,塑造情韵甘孜品牌 30

四、创新打造融合性的非遗馆,打造匠心之州品牌 33

五、打造标杆科技馆和美术馆,构建创艺甘孜品牌 35

六、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37

七、构建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38

第二节 健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 39

一、两心一站健全旅游集散服务设施体系 40

二、五网通建拓展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 43

三、六项共建完善旅游服务区设施体系 46

四、全优并重引导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49

五、生态引领构建全域生态停车场服务体系 51

六、三大革命提档旅游公共环境服务系统 53

七、四措共举强化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系统 57

八、三供三健提升重点景区配套设施体系 59

九、智游甘孜推进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 62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65

一、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化发展行动 65

二、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社会化发展行动 66

三、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订单式发展行动 68

四、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数字化建设行动 69

第四章 环境影响 72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72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72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 72

三、声环境影响评价 72

四、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73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防及减缓对策措施 73

一、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73

二、坚持维护优良空气质量 74

三、全力保护水生态环境 74

第五章 保障措施 75

第一节 完善组织机制 75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76

第三节 强化人才培育 77

附件1: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79

附件2: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库 81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践行《甘孜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孜州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甘孜州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全州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编制本规划。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州立足新时代、构建新格局、实现新跨越、展现新作为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民对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全州公共服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在文化和旅游服务领域愈加广泛,数字科技革新为公共服务优化开拓了新思路。地质灾害频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务艰巨,对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提出新任务。同时,我州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着区域布局不均衡、需求供给能力不相称、使用效能待提升、管理机制待健全等短板与问题。在十四五新时期,我们必须立足州情,从新环境、新特征、新要求出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能、更可持续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

《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建设美丽、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为总蓝图,聚焦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社会效能得到新提升等新时期发展目标,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甘孜州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为主要依据,充分对接甘孜州交通、生态、现代服务业等专项规划,充分结合全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和统筹我州未来五年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和行动指南。

本规划按照全域共建、全民共享、全维提升、全面共融、全能释放的策略指导,谋定了两大创建目标、三大发展重点(旅游基础设施、文化公服、全域公服效能提升)、十六大系统工程,并以专章形式,引导明确了各县(市)各项工作的开展重点,为各级部门制定了可量化、能细化、易分解的目标任务。

规划范围为甘孜州全域18个县(市),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建设成就

十三五是甘孜州文化和旅游业经受重大考验、战胜重大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甘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州以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为目标,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文化和旅游公服基础持续夯实

十三五期间,甘孜州交通、电网、水利、通信、城镇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瓶颈制约正在加快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川西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全州电网实现一张网,通信基础设施迅猛发展,城乡提升战略全力实施,水利基础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体系不断优化,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州交通项目投资支撑力度持续加大,为我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提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全州共建的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十三五时期,甘孜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补短板”“提品质工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州、县(市)两馆一中心为支撑,乡(镇)、村文化活动站(室)为基础,学校文体场所及社区文化院坝为依托的全州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甘孜州民族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两馆已全面建成,大部分已投入使用,325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完成11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建立省级示范站点47个、寺庙书屋512个,广播村村响2044个、电视户户通24710套、广播电视进寺庙工程26825套。通过统一采购配送的方式,为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62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文化设备,为218个牧民定居点配送音像设备,为州民族歌舞团和18个县(市)文化馆配送流动舞台车19辆,配备州、县图书馆流动图书车19辆。全州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备得到完善,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二)全民共享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甘孜州通过政策、规划、财政三重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和水平提升,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做好保障法暨公共文化领域中重点改革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督察工作的通知》。文化下乡持续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全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基本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全州开展送文化下乡2000余场/每年,惠及群众60余万人次,举办专场文艺汇演180余场/每年,公益电影放映3.5万余场/每年,开展州县法治宣讲活动1500场次/每年,丰富了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占领了基层文化阵地,彰显了文化扶贫在扶志扶智中的独特作用,带动了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一)交通基础设施空前改善。十三五期间,甘孜州连续实施交通大会战,交通建设总投资625亿元,持续推进从天堑险壑到铁、公、机立体综合交通的历史性跨越。世纪工程川藏铁路甘孜段一隧一桥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雀儿山特长公路隧道、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悬索桥等一批超级工程建成。全州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29 万公里,居全省21 个市(州)之首,实现高速公路零突破,干线公路大改善,油路乡乡通,硬化路村村畅,县乡道路连接成网,农村公路覆盖全州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客运网络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的客运站场体系,初步建成面向全州18个县(市)的物流配送系统。甘孜、色达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甘孜格萨尔机场建成通航,与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共同构成空中交通金三角,三大机场航线总数达到15条。

(二)旅游服务设施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甘孜州把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作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助推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努力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乡村振兴。全力推进4条景观大道、6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植被恢复、风貌改造、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建成国道318线综合服务中心3个、观景平台2个。累计建成旅游厕所1320座,开放共享厕所”523座,海螺沟景区厕所革命被评为全国十大成功典型,95个文旅驿站建设有序推进。

第二节 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机遇,甘孜州全域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也面临着新挑战与新要求。

战略叠加的政策机遇,为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指明新方向。“十四五”时期,川藏铁路修建、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四川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与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重大战略政策汇集叠加,特别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部署的系列支持政策,为甘孜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消费理念方式的变革,为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带来新契机。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文旅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研学旅游、健康旅游、自驾旅游等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内循环消费能级将不断释放活力。甘孜州当乘势提升全域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韧性,发展成为国内大循环中新的旅游热点和新的文化制高点。

文旅大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诉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的空间、功能、业态出现共融共享的发展态势,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可游性、凸显旅游设施的文化性,彰显主客共享,倡导功能复合的文化旅游设施产品打造,提高文化与旅游设施效能等,为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共荣发展提供了全新准则。

智慧赋能大数字时代,为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革新提供新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数字科技革新通过高效重组文化和旅游产业各要素,为公共服务优化开拓了新思路,重新构建文化和旅游服务的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甘孜州需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借势数字化时代,提供更多样、更便捷、更精准的文化和旅游服务方式与产品。

地震和地质灾害频发,对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甘孜州地处中国主要地震带,地质灾害频发,对我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强化灾后重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质量安全技术保障,从源头上提升灾后重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突出与强化安全保障。

第三节 面临问题

一、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均衡。场馆建设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表现为:一是县级新建两馆依然存在装修不完善,设施设备缺乏,功能发挥欠缺等问题。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数据上虽达到全覆盖,但绝大部分文化站与基层项目打捆建设,建设标准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三是文化活动室运行困难,财政建设资金仅能用于文化设备采购,无法满足其他硬件建设和运行维护需求。

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均衡。各县(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交通建设虽然实现突破,但全域化交通服务体系尚未建成,国省干线公路网需进一步完善,铁路建设初步启动,机场航线少,综合立体交通一体化尚未建成,绝大部分景区可进入性较差,呈现行多游少、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等特征。景区景点和旅游沿线接待服务设施在通信、电力、供水、环保建设等方面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滞后,数量少、覆盖面小、管理差,服务保障能力低。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安全体系、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旅游监管设备等建设规模和水平整体滞后,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与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公共文化与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服务效能待提升。各县(市)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存在各自为营、效能低下等问题。文化和旅游设施的功能融合度低,疫情暴发以来,更是出现大量公共服务设施闲置的情况,其利用效能有待健全与提升。

四、公共文化与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管理机制待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还未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机制,制约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效能发挥的因素还很多,亟需解决和完善。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优化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深化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推动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更有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供给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和旅游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领导,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坚持统筹融合。以文旅融合唱大戏和主客共享等理念,统筹促进甘孜州区域内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与交通、教育、体育、卫生等设施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融合,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实现更大区域、更广空间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资源共享,实现甘孜州公共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更加注重平台服务、科技支撑。坚持以创新谋发展,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配置效率,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化和旅游服务供给体系。

坚持特色引领。立足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民族特性和生态特征,倡导因地制宜构建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全域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体系;鼓励地方善用优势,率先拓展提升,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布局科学均衡、质量梯次提升的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发展格局。

坚持效益优先。项目建设既要立足当下,又要考虑将来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绿色产业、惠民富民等相结合,实现更广更深程度的效益最大化,要注重厉行节约,充分改造和利用现有闲置资产和可综合利用场所,努力降低投入、减少浪费,建立效益综合评估机制,实现低投入、高收益。

第三节 实现路径

紧密结合甘孜州全域旅游与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充分结合文旅大融合的发展特质,按照全域共建、全民共享、全维提升、全面共融、全能释放五全实现路径,推动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1)全域共建,整合甘孜州全域廊道、城镇、景区、乡村等空间,有重点、有序化地推动全域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2)全民共享,打破文化服务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空间壁垒、功能壁垒、客群壁垒,形成全社会共建、民客共享、全面开放的文化与旅游服务新局面。3)全维提升,坚持从体制机制、手段方式、内容服务、团队建设等全维度统筹强化,提升全域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4)全面共融,探索旅游设施的文化服务性,凸显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性,推动文化+旅游+教育+安全+交通等多产业服务全面融合发展。5)全能释放,鼓励借助新手段、举办特色活动、订单式服务构建等方式,实现全域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效能释放。

第四节 建设目标

2025年,基本完成两个目标创建,即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网络健全、供给丰富、机制健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实现八个全部”“八个健全”“四个更加的任务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八个全部,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全州公共图书馆全部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全州文化馆全部通过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全州古籍保护单位全部通过省级及以上标准评估定级;全州州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全州县(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全州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通过省级标准评估定级;全州60%的村(社区)基层全部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全部达标;州级非遗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建成。

旅游基础服务八个健全,建成生态优良、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三级旅游集散咨询服务设施体系健全;全域三级引导标识健全(轴线、目的地、节点);全域旅游三级交通健全(4A级以上景区内部交通、城镇通景交通和景区间通道);全域生态停车场体系健全;全域旅游服务区健全(文旅驿站、观景台、自驾游营地等);全域旅游厕所健全;全域重点景区配套设施基本健全(给排水、供暖供气、供氧供电、垃圾处理、休憩设施等);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体系健全。

四个更加,谋定文化旅游强州和更高水平小康生活样板区。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城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区域之间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大量增加,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团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得到极大丰富。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更加彰显。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在机构和功能上实现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与教育、体育、农业、卫生、交通等其他领域有机融合,服务效能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文化和旅游公共设施社会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得到高效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基本完成,文化志愿服务机制逐步完善。

3 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25年预期值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每十万人拥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数量(个)

约束性

博物馆≥5.1,图书馆≥3.2,文化馆≥3.2

国家三级及以上图书馆数量(个)

预期性

19

每年支持基本陈列提升和临时展览项目(个)

预期性

10

每年支持建设示范性乡村博物馆(个)

预期性

5

人均到馆次数(次)

预期性

0.4

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册)

预期性

0.6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次数(次)

预期性

370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参加人次(万人次)

预期性

2

、县两级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占比

约束性

90%

10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完成数量(个)

预期性

18

11 

州图书馆法人结构改革完成情况

约束性

完成

12 

上等级文化馆数量(个)

约束性

19

13 

乡镇文化站达标率(省级评定)

约束性

100%

14 

村(社区)基层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达标率

约束性

60%

15 

群众文化机构年服务人次(万人次)

预期性

14

16 

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预期性

392

17 

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支)

预期性

2

18 

县级文化馆分馆完成数量(个)

预期性

18

19 

州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成量(个)

预期性

1

20 

新增非遗馆达标建设数量(300平方米以上)

预期性

3

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21 

城镇旅游集散中心数量(个)

预期性

19

22 

重点景区旅游服务中心提升(个)

预期性

25

23 

文化旅游咨询服务点(新建、改建)

预期性

100

24 

编制全域全景图

约束性

完成

25 

优化旅游厕所(座)

预期性

1000

26 

生态停车场规模(新建、改建,平方米)

预期性

20000

27 

生态停车场覆盖率(按县市为单位)

约束性

100%

28 

自驾游营地、驿站

预期性

36

29 

旅游大数据中心覆盖县(市)

预期性

100%

30 

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一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

预期性

100%

31 

一二级应急中心数量

预期性

19

 

展望2035年,在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际,甘孜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实现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现代化,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推动甘孜州公共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现代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标杆和典范。


第三章 建设任务

第一节 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国家和四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以八个全部为核心任务目标,以三大行动补短板、优供给”“强管理)为方向指引,推进全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科技与美术馆、新型公共服务空间、乡村公共服务空间等七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的巩固与提升,有示范、有重点、有序化推进甘孜州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实施博物馆建设提升工程,建成博物馆 之州品牌

(一)补短板健全全州博物馆系统布局

紧密依托甘孜文化特色,以独特的地质景观、历史遗迹、红色印记、科研基地、特色建筑、民宿民居等资源为支撑搭建建设体系,在现有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之上,拟新建48处博物馆。推进全州围绕康巴文化、红色传承、文明遗迹、科技创新、非遗展示、自然奇观等主题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专题博物馆和小微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支持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支持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陈列室)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突出、质量提升、惠及全民的博物馆之州体系。形成十四五全州58处博物馆布局,基本实现一个县至少拥有一个博物馆的目标,实现每千人拥有博物馆面积达到四川省的先进水平。

(二)优供给丰富全州博物馆产品供给

一是巩固提升征藏展陈水平。通过实施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整体提升项目,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和藏品的规范管理,加强民族古籍、革命文物的藏品保护、征集和整理,丰富当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收藏,鼓励反映世界多元文化的收藏新方向。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和传承弘扬。推进藏品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对藏品价值的挖掘阐释;引入多元化的陈列展览方式,提高陈列展览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加大新技术、新成果、新手段在展示中的应用,改善展陈设备和服务配套设施。支持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提高藏品展示利用水平。鼓励公开征集选题,推广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展陈服务。二是拓展博物馆产品链。统筹利用博物馆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博物馆主题展陈、文创产品、教育研学、节庆活动、演艺夜游、数字应用等产品的研发,培育打造文博文创产品的品牌化、系列化、主题化,构建形成动能持续的博物馆产品生产体系和供给链条。三是加强全州博物馆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丰富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博物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和示范项目评选,打造和推介一批博物馆研学基地,支持大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推进博物馆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三)强管理强化博物馆服务与管理

一是加强藏品保护管理与研究。深化藏品规范管理和数据利用,深入推进全州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登记备案工作;推动全州文物保护装备升级,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开展馆藏文物防震设施建设。二是创新博物馆体制机制。探索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鼓励免费开放博物馆在确保基本陈列免费的基础上,举办收费的临时展览,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鼓励博物馆在确保非营利性质基础上,向观众提供餐饮等平价优质的便民服务;落实博物馆接受捐赠等免税政策;创新博物馆发展投融资机制,鼓励设立博物馆发展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三是强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省外文博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在科技保护、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壮大文博人才队伍;加强博物馆社会动员能力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博物馆共享共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满足多样化文化需要,合作策划举办或引进一批高水平文物交流展览。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云计算、AR/VR等信息技术,促进博物馆公共服务的便捷化、精细化、人性化。

 

专栏一:博物馆之州建设提升工程

1.博物馆之州补短板工程:

1)推进全域县(市)级博物馆系统健全:重点推进石渠县、德格县、巴塘县、稻城县(皮洛遗址博物馆)、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新龙县、白玉县等9个县,对标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建设县级博物馆,基本实现一个县至少拥有一个博物馆的目标。

2)推进重点县(市)级专题博物馆建设:推进康定情歌文化博物馆、康定红军长征陈列馆、丹巴顶果山红色文化博物馆等重点县(市)级专题博物馆建设。

3)开展乡镇微型博物馆示范建设:结合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在各县(市)选择一批人口集中、工作基础好的乡镇(街道)新建或改建一批乡镇微型博物馆,推动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健全。

整体实现我州每千人占有博物馆面积达到四川省的先进水平。

2.博物馆之州提档升级工程:

提升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康定市)展陈水平和服务能力,力争打造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鼓励各县(市)博物馆争创国家三级博物馆,涉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泸定县)、朱德总司令和格达活佛纪念馆(甘孜县)、炉霍博物馆(炉霍县)、色达民族博物馆(色达)、乡城县红军长征陈列馆(乡城县)、丹巴县红军旧址陈列馆(丹巴县)、得荣县红军长征陈列馆(得荣县)、理塘民俗博物馆(理塘县)、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泸定县)等。

3.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选取部分资源丰富、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市)作为试点,每年支持建设5个示范性乡村博物馆。推动在全州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体系,成为我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推进全民阅读系统化工程,打响书香甘孜品牌

(一)补短板健全全州图书馆系统布局

一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全民阅读设施网络。优化整体布局,构建覆盖城乡、实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公共阅报栏,以及功能复合的新型阅读空间系统,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全面覆盖。二是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设施达标提升工程。推动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加强不达标、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新建、改建和扩建,推动全州未达标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

(二)优供给丰富全州图书馆产品供给

一是加强古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古籍保护单位动态管理,集中修复一批重要古籍文献(字画),培养一批修复专业人才,数字化一批特色馆藏古籍文献,创建一批古籍文献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做好一批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出版工作,积极推进我州馆藏古籍文献的保护更新与创意开发。二是创新全民阅读惠民服务。积极推广错时延时服务,开展通借通还、一卡通、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充分利用流动图书车、流动文化车开展流动服务;鼓励在城市大型广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城市书房、朗读亭等。三是推进特殊群体阅读权益保障行动。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不同阅读需求,推出订单式”“送书上门服务;推动州图书馆和县(市)一级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区),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企业为实施主体,建设一批农民工图书驿站、留守儿童阅读之家;办好汉藏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四是深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广泛开展各项阅览、视听、诵读、展演、节事、研学等系列化、体验式、互动式的主题公共阅读活动;推广川阅之声有声阅读活动,加强优秀书籍有声化,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响资源,每天定时播放有声读物。五是推进经典诵读示范项目。创建一批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基地、创建一批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图书馆,面向大众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推广服务。

(三)强管理强化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一是加快图书馆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择优分批开展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探索在县域内将农家书屋等纳入总分馆制体系,健全总分馆机制,完善服务网络;探索开展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机场车站、楼宇商圈、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景点、艺术乡村、职工之家等图书馆分馆建设;鼓励与各类书店合作,建设馆中店”“店中馆,推行馆店融合示范工程,实现馆店互通;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服务;推动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探索创新基层图书馆运营模式。至少建成2馆店融合示范店,有效提升阅读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全民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借助智游天府平台建设和省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构建市、县、镇三级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全民数字阅读资源库;突出新媒体在全民阅读中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网站建设。

专栏二:书香甘孜建设提升工程

1.公共图书馆标准创建工程:市(州)级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县(市)级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实现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6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人均到馆0.4次以上。

2.县(市)级图书馆建设:对标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新(改、扩)建县(市)图书馆,健全优化全州公共图书馆布局。

3.古籍保护利用五个一批工程:集中修复一批重要古籍文献(字画),培养一批修复专业人才,数字化一批特色馆藏古籍文献,创建一批古籍文献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做好一批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出版工作。力争完成85%以上的古籍文献(字画)的修复,80%以上的古籍文献实现数字化,完成《四川省少数民族口传古籍经典系列》之《藏戏》和《丹巴县古雕起源说》的出版筹备,培养古籍修复人才5名,树立1个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

4.创新全民阅读惠民服务:全州分别建成不少于4个城市书房和10个朗读亭。

5.“书香甘孜全民阅读活动:州图书馆形成1个以上服务品牌,川阅之声有声阅读活动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每天播放有声读物时间不少于1小时。

6.“两个一经典诵读示范项目:在风景名胜区、遗址遗迹点、纪念场馆等创建一批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类图书馆作用,创建一批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图书馆,面向大众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推广服务。

7.全民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建设:90%以上、县(市)两级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提供馆藏资源查询、读者自助借还服务等,定期推送服务信息。

三、强化文化馆设施体系建设,塑造情韵甘孜品牌

(一)补短板健全全州文化馆系统布局

一是实施文化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对标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提升省、、县(市)三级文化馆设施设备和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优化基层群众文化阵地网络布局。加强、县两级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基层建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二是完善四级全民艺术普及网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四级全民艺术普及网络;加快各级文化馆、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群众文艺阵地建设,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实施青少年艺术普及项目;加强群众文艺阵地建设和规范管理,主动建立落实群众文艺内容管理自审、报审制度。

(二)优供给丰富全州文化馆产品供给

构建全民艺术健全基本服务项目,严格落实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政策,州、县(市)级所有文化馆对外公布服务目录。逐步探索各级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面向群众提供错时延时服务,鼓励为特殊群体提供对象化服务。加强对县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打造群众文艺品牌,定期组织艺术团下乡演出,常态化组织举办广场舞、大家唱、魅力乡镇竞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举办群众艺术节和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示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年扶持1部优秀剧本、3-5部优秀影视作品。

(三)强管理强化文化馆服务与管理

一是深化文化馆体制改革行动。加快实施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择优分批开展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将各类公益性文化作品、活动等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2025年,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基本健全,中心镇实现县级文化馆分馆建设全覆盖,推动县级及以上文化馆基本建成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数字服务融合行动。全州各级文化馆全面实现数字化服务,提供在线信息咨询、艺术普及、课程培训、服务预约、绩效评价等服务。对全州群众文艺机构、队伍、作品及品牌项目等进行综合智能管理,推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建立全民艺术普及精品库”“群众艺术创作精品库”“全民艺术普及师资库。实现全州各级文化馆100%接入智游天府平台。三是强化人才与志愿队伍建设。全面培训群众文艺骨干,整合全州文化馆系统培训资源,建立全州艺术普及人才库、专家库,用五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群众文艺领军人才、一批群众文艺创作骨干、一批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文旅志愿服务,在县(市)组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搭建文化志愿服务网络综合平台。对全州市、县、乡镇(街道)及文化馆(站)馆(站)长进行全覆盖培训,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逐步建立星级志愿者认证制度。

专栏三:情韵甘孜建设提升工程

1.文化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州州级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县级以上文化馆达到三级标准,全州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通过省级标准评估定级;全州60%的村(社区)基层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392㎡。

2.“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力争新创省级文化艺术之乡12个,国家级2个。

3.青少年艺术普及项目:鼓励各级文化馆广泛开展青少年主题文艺汇演活动,打造建设一批青少年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4.强化人才与志愿队伍建设项目:对全州、县(市)、乡镇(街道)及文化馆(站)馆(站)长进行全覆盖培训,培育2支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19个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经常开展活动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37个。

四、创新打造融合性的非遗馆,打造匠心之州品牌

(一)补短板健全全州非遗馆系统布局

一是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基础。建立以州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的非遗数字档案库,出版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推广能力。二是完善非遗馆设施建设。鼓励各县市积极挖掘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独立的非遗馆,或依托景区、城镇、村寨、街道等载体建设展馆、工坊,或依托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建设非遗客厅;推进场馆建筑与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配备能够满足非遗展陈、演绎、体验要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设置完善合理的资料保存、展陈演绎、项目体验、项目传习等功能分区。

(二)优供给丰富全州非遗馆产品供给

一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工程。进一步发掘整理甘孜传统工艺资源,编制《甘孜州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擦亮德格县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名片;重点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举办具有创新性、地方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绎活动,以及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的项目体验活动,布局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体验项目。

二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支持改造提升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陈水平,增设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旅游商品购物等业态,打造成甘孜州非遗+旅游的重要载体;鼓励各县(市)积极依托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依托景区、城镇、村寨等,布局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体验项目,积极争创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

(三)强管理强化非遗馆服务与管理

依托数字空间建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手段,让非遗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助力非遗跨越数字鸿沟拥抱广阔市场,带动非遗传承人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甘孜州非遗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专栏四:匠心之州非遗馆建设提升工程

1.非遗馆设施建设与提升项目:对甘孜州现有非遗场馆进行场馆改扩建和设施设备提升,室内公共场所面积、功能用房、空气质量、建筑抗震设防、建筑消防设计符合国家和相关标准。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争创项目:重点依托藏族噶玛嘎孜、郎卡杰画派、藏文书法、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药泥面具制作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阿西土陶烧制工艺和丹巴嘉绒藏绣技艺、牛毛绒编织技艺等传统手工艺,加快推进德格、白玉、稻城、新龙、丹巴、色达、石渠、炉霍等地创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体验项目: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举办具有创新性、地方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绎活动,以及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的项目体验活动。积极争创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和省级研学基地。

五、打造标杆科技馆和美术馆,构建创艺甘孜品牌

(一)加强科技馆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科普场馆系统布局,高标准打造甘孜州科技馆,鼓励有条件县(市)结合旅游服务等功能打造一批地方科技馆和馆园融合项目,加强科普基础设施水平,着力提升科普综合服务能力。二是依托机关院校、科研院所、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学会协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建科技馆、科普馆、科普教育活动中心、科普阵地等各类科普场馆。三是以甘孜州科技馆建设为龙头引领,加强乡镇、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的融合建设。四是加强科技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推动科技馆与旅游基础设施相融合。五是推动科技馆智慧化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结合甘孜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打造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示范性精品科普场馆。

(二)推进美术馆建设

一是推进甘孜州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和数字化建设,加强县级美术馆与非遗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融合建设。二加强藏品收藏、保护、研究、推广和利用,建设集收藏、展览、交流、创作、教育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美术馆,营造城镇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积极打造甘孜文化新名片。三是鼓励推进对藏族传统美术的新时代创新,依托唐卡、壁画、佛经木刻插图、坛场等艺术形式,探索、创新出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新时代气息的新藏画。四是加强美术馆与藏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部队等组织的互动合作,广泛开展各类艺术展览、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活动,实现场馆活化,典藏活化,藏品惠民,逐步形成大众共享的艺术服务体系。

(三)推动歌舞剧院建设

一是有序推进甘孜州歌舞剧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建设一批便民惠民的歌舞剧院项目,支持创新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的演出剧场(院)建设项目,载歌载舞传达甘孜文化。二是依托甘孜州歌舞数据库资源,鼓励立足藏民族文化,贴近农牧民群众生活,传承格萨尔、藏戏、藏舞等地方文化元素的剧目作品创作与演出。三是强化文艺跨地区交流,做好跨州、跨省、跨国的文化交流汇演活动,广泛参与各类文艺交流演出和互送文化下基层交流演出项目,让甘孜多彩文化走出甘孜,走进生活。

 

专栏五:科技馆与美术馆建设提升工程

1.馆园融合建设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结合旅游服务等功能打造一批地方科技馆和馆园融合项目,重点推进稻城县专业天文馆、稻城县高海拔天文科学园等主题科技馆与文旅科学园项目打造。

2.多功能美术馆示范项目:鼓励州内美术馆功能复合发展,提升打造集收藏、展览、交流、创作、教育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示范美术馆。

3.歌舞剧院+文旅融合项目:依托城镇集散服务节点、重点景区/度假区,支持创新打造一批主客共享的文旅歌舞剧院项目,重点推进丹巴县美人谷演出剧场等剧院项目打造。

六、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有甘孜特色、藏族韵味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一是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的创意性改造,实现设施空间的优美化、舒适化。二是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更新计划、乡村振兴规划,落实新(改、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提高环境的美观性和服务的便捷性。三是宣传推广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在城市商圈、旅游景区、文化创意园及人流密集处,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广24小时书房、朗读亭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专栏六: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程:引入各方力量,改造建社区共享书房、24小时书店等,建设融合新型文化业态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定期评选公布一批优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于服务效能良好的、具有示范效应的给予奖励。

七、构建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因地制宜拓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打造农家书屋、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传承体验中心(所、点)、文化院坝、睦邻中心、小微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主题功能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社区生活。持续推进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健全下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与产品。开发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举办乡村村晚、魅力乡村竞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艺术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创新开展乡村网红培育活动,完善和丰富甘孜州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专栏七:乡村文化振兴

1.乡村村晚项目:传承藏历新年等少数民族传统新年,开展主题乡村晚会活动,丰富基层百姓的文化生活。以乡村为单位,开展村晚云联播”“跟着村晚去旅游”“村晚好物市集等活动,展示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融合新风貌。

2.流动文化服务项目: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剧团配备流动文化车、图书车、舞台车等流动文化设施,每年流动文化车和舞台车演出场次不少于50场次、流动服务书刊借阅册次超过1.2万册;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图书馆每年下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8场以上,流动展览6场以上。

3.藏戏进乡村项目:为甘孜州乡镇每2个月配送一场以地方藏戏为主的演出,促进藏戏艺术在乡村地区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

4.乡村网红培育工程:依托各级文化馆(站),采用微综艺新媒体节目形式,广泛发掘、培育一批优秀乡村网红,以我的家乡我代言为主题,推介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第二节 健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

对标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承接甘孜州十四五全域旅游规划,以八个全面为核心任务目标,推进甘孜州旅游集散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旅游服务区、引导标识服务、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共环境、旅游公共安全、旅游大数据、重点景区配套等九大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体系工程的健全与完善,有计划、有体系推进甘孜州建生态优良、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两心一站健全旅游集散服务设施体系

(一)建立两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按照甘孜州“312”全域旅游总体发展布局,建立两级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旅游集散中心重在旅游交通集散功能,要充分依托区域交通枢纽,在区域中心城镇建设一级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在重点旅游城镇建设二级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旅游集散中心集散布局体系化、主客共享一体化、功能多元休闲化、建设运营市场化、设施服务人本化、互联互通智慧化、引领发展现代化。

专栏八: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1.一级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康定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泸定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稻城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理塘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甘孜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

2.二级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丹巴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九龙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雅江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道孚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炉霍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新龙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德格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白玉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石渠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色达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巴塘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乡城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得荣旅游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

(二)建设两级景区景点游客中心

助力精品景区带动工程,提升旅游景区软硬件水平。巩固加强稻城亚丁游客中心的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恢复重建海螺沟5A级景区游客中心设施设备,为高质量服务游客提供硬件保障,进一步加强游客中心信息化改造,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推进泸定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木格措、甲居藏寨等4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原有景区游客中心的功能设施与服务水平达到5A级旅游景区标准。引导一批3A级旅游景区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改建游客中心。全面推动全州景区游客中心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助力品牌旅游度假区创建,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度假区创建主体按相关标准建设服务度假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点。助力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一批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游客服务中心与生态服务驿站。

 

专栏九:重点景区/度假区旅游服务中心提升工程

1. 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巩固提升稻城亚丁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建设;恢复重建海螺沟5A级景区游客中心设施设备;推进泸定桥、木格措旅游景区、贡嘎山旅游度假区、丹巴美人谷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2. 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巩固木雅圣地、甲居藏寨、墨石公园、木雅嘎达、真达神鹿谷、邓玛湿地公园、色须部落文化园、巴格嘛呢、德格印经院、格萨尔王城、千户藏寨、亚拉学山、松格嘛呢、青德藏乡田园、措普沟、桑堆河谷红草湿地、藏巴拉花海、瓦须部落等景区游客中心建设;推进伍须海、猎塔湖、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康巴文都景区、杵坭樱桃谷、然乌查呈沟、康巴汉子村、木雅藏寨、中路藏寨、玉隆拉措、瓦卡情舞花海景区、拉龙措、察青松多、鲜水河湿地公园、新龙红山、色达金马草原、拉日马等景区游客中心提档升级。加快康定情歌城旅游度假区、大渡河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香格里拉国际旅游度假小镇、高原江南夏邛小镇旅游度假区、秘境香巴拉旅游度假区等游客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三)提升街区文化旅游咨询服务站

推进街区文化和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精品提升工程,建设高品质文旅综合服务站点。十四五期间,开展全域100个文化和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建设提升工作,主要在星级酒店、特色街区以及交通枢纽等地,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构建以文旅咨询服务站点为载体,文旅信息服务平台、文旅宣传资料、文旅信息终端等组成的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资讯服务体系,提供更加全面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旅咨询服务,有效提升街区文化和旅游服务水平。

专栏十:文旅咨询服务站(点)建设

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建设项目。结合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布局,在有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码头、车站、加油站等交通节点建成文化和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县级以上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和高星级酒店提供文化和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开展全域100个文化和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建设提升工作。

二、五网通建拓展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

(一)建立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升级改造。重点推进G318/317国道及主要省级干道的升级改造,消除低等级路段、瓶颈路段,推动骨干公路加密成网,畅通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循环。二是加快构建全域旅游风景廊道网络建设。重点打造“G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长征记忆红色精品旅游线”“藏羌彝走廊等旅游风景廊道建设,完善交通沿线高品质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三是重点构建三环景区互通交通网络。围绕环雪域贡嘎旅游圈、环圣洁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的布局,加快建设环线旅游公路畅通建设,提档升级大香格里拉区域甘孜境内公路,形成进出通畅、成环成网、安全便捷、服务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四是有序推进全域通景公路及景区内部交通网络提升。重点提升旅游城镇抵达景区公路,依托现有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构建快进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推进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景区道路循环网络,打通重点景区度假区进出最后一公里。提升景区内部交通的安全性,鼓励和支持地质脆弱、易发灾害的景区建设轨道、索道等交通设施。五是不断完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网络。利用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州创建契机,实现中心城市(镇)抵达乡村旅游点道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建设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带动旅游、农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县域畅通公路一张网

(二)健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城市观光交通。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开通城市观光巴士,提供多种城市观光交通方式,打造本土特色的服务站点,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增添城市新亮点。二是完善旅游公交专线。在中心城区(镇)、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集散地,开通直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景道及城市和乡村旅游吸引点的旅游公交专线,设置串联核心旅游景区的旅游公交专线。三是开通旅游客运班车。在中心城区(镇)开通到达重要乡村旅游点的城乡班车,设置停靠站点,开通线上票务系统,合理规划运行班次,实现城镇到乡村旅游点的无缝衔接。四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保障服务。在公路服务区、观景平台、自驾营地、景区、酒店等停车场及各类专业停车场所,加大快速充电桩和换电装置的建设力度,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补能。

专栏十一:旅游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1.重点国省干线旅游公路建设工程:

1)高速:建成S73泸石高速、G4218康定过境高速;加快建设G4218康新高速,力争开工建设G0615马尔康至康定段、S87八美至炉霍段;加快推进S95甘孜至称多(四川境)段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2)国道:建成G318康定过境段、G318康定折多山隧道、G215白玉至巴塘段、G215石渠洛须至柯洛洞段、G248丹巴县城至阿坝州界等公路;开工建设和改造提升:G549九龙至稻城段、G548色达至翁达段、G664稻城香格里拉镇至各卡(思子功)段、G662雅江麻郎措至江中堂段

3)省道:完成S469九龙烟袋至木里界、S460巴塘波密经乡城定波至正斗、S458白玉经赠科至甘孜机场、S314新龙皮察至白玉阿察、S220道孚至雅江、S459巴塘经波密至理塘县章纳、S460乡城然乌至云南界,加快推进S434雅加埂隧道新建工程;开展省道路网特殊瓶颈路段整治。

2.重点景区度假区最后一公里建设工程:全面打通4A级及以上景区和省级及以上度假区的最后一公里

3.新能源汽车畅游甘孜工程:在公路服务区、观景平台、驿站、自驾营地、景区、酒店等的停车场及各类专业停车场所,高比例配置快速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能设施,开发旅游充电桩预约APP或小程序,实现新能源汽车快速补能,无忧行驶。

三、六项共建完善旅游服务区设施体系

紧抓高速规划新建、国道提质改造等交通大动脉建设机遇,助力交旅融合战略工程,加快建设世界最美景观廊道,大力发展自驾游服务体系,依托服务区、驿站、景区景点等发展路衍经济,推进旅游公路与风景道沿线建设,构建国省干线服务区、景区通道驿站、重点县乡道驿站、自驾车露营地四级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开展全域道路观景台提升建设工程,作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先行启动的硬性工作。推动形成强枢拓网、通路联网、改站赋能、畅游优服、综合集成的甘孜交旅融合示范样本,全面打造甘孜交旅深度融合新模式。

(一)开启高速公路综合型服务区示范样板建设

大力推动高速服务区改造升级,进行文化主题化、旅游化、服务化、商业化提升建设,开拓服务区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服务区从单纯满足停车休憩、餐饮、加油、充电、汽修等需求功能,向文化传播、交通、生态、旅游服务和消费等综合型服务区转型升级。针对不同特色的综合型服务区,建设结合旅游模式、商业综合体模式、物流仓储模式、交通客运枢纽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型服务区,面向社会和公众展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建成全国高速公路综合型服务区的示范样板。

(二)推进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建设

在普通国省道干线上平均每隔10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服务区,根据服务区所在区域的地方文化、产业特点、民族文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特色主题型服务区,实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与周边人文、景色、环境、地形等多元要素的有机融合。

(三)推动景区通道驿站建设工程

在国省道干线与景区连接线之间修建景区通道驿站,驿站距离景区约30公里,邻近景区可共用。景区通道驿站与景区风格、主题相匹配,配备自驾补给、备用停车、厕所、餐饮、导游、智能导览、票务、特色产品售卖、景区接驳等服务。提升甘孜境内通景沿线的整体风貌和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加快重点县乡道驿站建设工程

在重点县道、乡道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设置乡村驿站,通过试点稳步推进,驿站配套自助式加油/加气/充电站、特色餐饮、医疗点、小超市、房车补给站和维修保养点建设。按照交通驿站+”的理念,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智的县道、乡道驿站。

(五)打造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工程

以自驾游为主要定位,同时兼顾房车、自行车等其他旅游形式,集泊车、购物、食宿、休闲、娱乐为一体,打造综合性自驾露营地。按照房车服务基地(大本营)+露营地的模式,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营地产品体系,打造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品质化的甘孜自驾游目的地。

(六)开展全域道路观景台提升建设工程

鼓励在国家、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公路沿线增设道路观景台,以有景就有观景台为原则,结合甘孜实际,制定公路沿线观景台建设方案,把观景台建设纳入全州道路服务体系,对照国家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及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等标准要求,明确观景台的选址、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观景设施等内容,防止观景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每个观景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程度展现景观节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带动沿线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摄影采风的快速发展。以道路观景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推动甘孜由景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

 

专栏十二:旅游服务区设施体系建设

1.交通干线综合型服务区示范样板建设:依托甘孜境内交通干线沿路站点及服务区,建设鲜明特色、鲜明主题、鲜明亮点的综合型服务区示范样板。

2.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建设:在国省道干线G318线、G108线、G351线、S434线、S217线,平均每隔10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服务区,可以依托周围村庄,分批打造拥有人文地理、特色景观的综合服务区。

3.景区通道驿站建设:在国省道干线的通景公路沿线,建设一批与景区风格、主题相呼应的公路驿站,提供景区宣传、导游导览、票务、特色产品售卖、景区接驳等服务,驿站距离景区约30公里,邻近景区可共用。

4.重点县乡道驿站建设:结合各县(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依托景区通道间的县道、乡道,打造一批特色农村公路驿站。

5.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依托旅游交通干线结合景区景点,根据地势条件,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可供游客休息和生活补给,拥有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复合功能的自驾车(房车)营地。

6.道路观景台提升建设:在国省干线和通景公路沿线,科学规划,因路制宜,分批建设道路观景台,美化、绿化道路景观,设置停车和观景区域,因地制宜增加公共厕所、休息区、信息服务、充电等其他服务功能。

四、全优并重引导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一)三化提升健全全域旅游标识分类布局

科学分类合理布局全域旅游标识,提高标识系统人性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按照GB/T 10001.1-2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 10001-1994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T 10001.2-200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建设标识体系,严格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建立健全全域全景图、导游全景图、景点说明牌、导向指示牌(道路指示牌、厕所指引牌、停车场指示牌、接待服务设施指示牌、标志性景观建筑指示牌、休闲产品及活动指示牌等)、警示关怀牌(安全警示牌、提示说明牌、公益倡导牌等)、宣传广告牌等标识系统。设计圣洁甘孜旅游形象LOGO,强化标识文化特征,发挥标识在引导服务城市生活、规范城市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两化一性优化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工程

按照标准化、国际化、文化性建设旅游标识系统。对照国家标准,开展全域重点道路沿线、旅游城镇、景区景点、旅游乡村的标识系统优化提升工程。统一全州旅游标识标牌标准,聚焦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标牌符合国际化惯例,充分结合甘孜地域文化特色,既发挥其导向功能,又彰显甘孜不同地域文化及特色产业属性。

专栏十三: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工程

1.全域全景图绘制建设工程。由各县(市)政府统筹组织全域全景图绘制工作,明确标识出主要旅游吸引物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主题线路、旅游风景道、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重要城市游憩区(点)、旅游厕所、高速公路出入口、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等。

2.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工程。对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和《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在通往旅游景区(点)的高速、国道干线、省道、城市道路、农村公路、旅游景区(点)道路及道路的附属服务设施和其他满足设置条件的地点设置引导到达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颜色、外形有别于一般交通标识,提供旅游景点名称、前往方向、距离,颜色为棕底白字,中英文对照,可配旅游景区实景照片,使人对旅游项目类别一目了然。

3.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建设工程:推动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标识系统自查,推进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建设。

五、生态引领构建全域生态停车场服务体系

(一)推进生态停车设施建设

一是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在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停车场,生态停车场,鼓励有条件的旅游城镇改造更新,积极新建扩建生态停车设施,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支持停车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街道、景区作用,完善管理委员会协调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创新停车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二是推动停车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在各县(市)建设城市停车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停车信息开放共享,建设停车诱导指示系统,统筹推进路内停车和停车实施收费电子化建设。三是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能力。结合实际在生态停车场内高比配建新能源小汽车、公交车等充电设施,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能力,实现停车场的深度生态化。

(二)推动生态停车场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甘孜全域生态停车场提升示范工程,在各县(市)集散中心、沿国道317、国道318、国道549及重要高速交通沿线以及重点景区开展生态停车场提升改造示范工程。一是打造一批示范生态园林停车场。在停车位间种植大冠幅乔木或通过其他永久式绿化方式遮阴,绿化遮阴面积大于停车场面积的30%,协调好车、树的关系,有效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二是打造一批示范生态智慧停车场。引入数字文旅新技术,创新停车设施、停车方式及配套设施,完善周边绿化,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三是打造一批新能源生态停车场。引入最新的快充、换电设施,减少新能源汽车因充电而停车,实现因停车而充电

 

专栏十四:生态停车场体系建设

1.全域生态停车场提升示范工程:推动全域范围停车场提档升级。沿国道317318549及重要高速交通沿线提升打造生态停车场;推动每县(市)各城镇集散中心至少配备1处生态停车场;拟改造升级重点景区生态停车场50个。绿化、美化景区停车场周边环境,实现停车空间与绿化空间的有效对接。

2.智慧生态停车场示范建设项目。依托全州生态停车场提升建设,鼓励植入智慧停车管理方式与手段,打造一批智慧生态停车场,有效提高停车场管理效率。

3.新能源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依托全州现有和规划的生态停车场,植入最新的快速充、换电设备,提升和新建一批新能源生态停车场,在重要的新能源生态停车场节点配套换电站,为旅游营运车辆和私家车在公共停车场快速充电补电提供便利。

六、三大革命提档旅游公共环境服务系统

(一)持续推进全州高原厕所革命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批示精神,按照《四川省推进厕所革命提升行动方案》及甘孜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深入推进全州高原厕所革命工程。

一是强化公共厕所监督管理。各县(市)实行日检查、周汇报、月考核、季通报的方式,依据《甘孜州城乡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强化对公厕的监管。二是推进旅游厕所分类分级达标评定。完善各县(市)公路干线、重要景点、乡村文旅驿站、乡村振兴旅游点的旅游厕所建设,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完成AAA级以上景区及主要公共服务区I类旅游厕所全覆盖的标准化提升建设,确保城镇和主要交通沿线每县(市)各修建3类及以上标准示范性旅游厕所。三是推广高原生态型厕所建设。加强科技应用,推广生态泡沫降解技术、真空厕所、无害化化粪池生态厕所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环保、清洁卫生、功能完善和彰显特色文化的高原高山生态厕所。四是积极建设智慧化旅游厕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传输、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打造智能旅游厕所,完善导厕软件、公厕云平台等建设,建立旅游厕所评价与管理系统。五是打造示范性文化旅游厕所。根据甘孜州各地方文化和旅游特色,创意设计建设一厕一景的示范性文化旅游厕所,形成示范效应。六是推进旅游厕所管理新模式。推动厕所管理主体多元化,鼓励采取PPP模式、认养模式、委托模式等多种形式,地方政府以相应的土地、资金、税收等配套措施来支持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推动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管理模式。

(二)持续推进重点景区污水革命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甘孜州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要求,加快建立县(市)、乡(镇)、村三级污水处理体系,推进全域旅游系统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一是补齐重点旅游区域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结合厕所革命、旅游城镇集散、重点景区、度假区、旅游村布局,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全面升级污水处理厂(站)设施设备,健全各县、市清污车等设施设备配备,完善景区景点、旅游城镇、交通节点等公共厕所排污设施 二是补齐重点旅游区域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健全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按照就近接入、纳管优先、宜散则散、适度集中的原则,加快补齐乡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实施旅游服务点污水分类处置,因地制宜开展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三是强化污泥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四是创新推广污水处理新技术。推广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式,大力推进再生水水源热泵、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推动再生水厂(站)绿色低碳转型。五是加强全州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化监管平台管理和维护。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监管体系。到2025年,全州重点景区、度假区、旅游村、旅游集散城镇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与污水设施设备基本健全。

(三)持续推进重点景区垃圾革命

各县(市)构建旅游垃圾处理站——垃圾转运站——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分类箱的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其中,旅游垃圾处理站应当纳入所在城镇的垃圾处理站点;以旅游景区周边、公路沿线两边一线为重点,选址建设垃圾转运站,完善旅游景区和服务点垃圾桶、垃圾房等收集设施建设;在无法建设垃圾转运站或达不到规模的旅游供给点,选址建设垃圾收集点。同时,推进垃圾分类,完善旅游景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规范景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加快建设与前端分类相匹配的分类运输系统和处理设施;完善和推广垃圾银行等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以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等方式,推广游客景区共赢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到2025年,实现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集散城镇垃圾分类回收、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四)实施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工程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营造舒适、美观、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品位,将涉及全域环境范围的道路、水域、景区、村庄、沟渠、公厕、垃圾堆等进行集中整治。有序开展城市道路清扫、景区(度假区)清洁、经营场所清整、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提高游客和居民讲卫生、保卫生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打造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生活环境。把环境卫生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美、文旅特色浓郁的优势,切实做到居者安、业者兴、旅者乐。集中力量健全旅游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圣洁甘孜

 

专栏十五:旅游公共环境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甘孜州高原厕所革命在文体广场、集市街区、旅游国省干道、交通集散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区域的优化升级1000旅游厕所,力争实现一厕一景

3.旅游景区污水革命加快全州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污水管网和排放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

4.旅游景区垃圾分类项目:加快全州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垃圾分类设施提升健全。

5.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村镇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推进全州旅游景区、旅游村镇等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推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6.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村镇实现垃圾分类回收、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推进全州旅游景区、集镇、旅游村等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健全,推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实现垃圾分类回收、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七、四措共举强化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系统

(一)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一是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实现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调用协同化。二是建立常态物资统筹管理机制。专门成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领导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等纳入常态化管理重要职责,提高预防预警、风险研判和响应处置能力。三是在景区、街道、乡镇建立应急救援站。配齐备全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运营规范化、装备器材配套化。

(二)强化完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一是健全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分级。由甘孜州应急管理局牵头,在甘孜州范围内建立三级旅游安全救援体系。二是完善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立安全应急信息平台,畅通各部门信息渠道,健全预警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全面做好应急准备。三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多部门协调的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各救援组织的协调联动,定期开展火灾、防汛、突发事件、游客高峰等情况的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安全教育宣传。四是科学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科学制定应急避难场所近、远期规划,结合防灾需要和城市发展,完善避难场所、直升机停机坪、灾害预警设施空间布局,构成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坚持就近就便、平灾结合、一所多用的原则,在游客聚集地区,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多功能融合的救灾安置点。

(三)形成旅游公共安全预防与控制体系

一是加强旅游安全监测建设。完善旅游安全联合信息披露机制,并依托大数据进行监管、预测、预警,构建旅游安全监测的三级体系,一级旅游安全监测中心(州级)、二级旅游安全监测办公室(市县级)、三级旅游安全监测网点(旅游点)。二是制定旅游应急救援的联动机制。强化多部门、跨区域合作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旅游救援与交通事故救援、医疗急救、森林消防等各种应急救援资源的协作,建立公共救援、商业救援和公益救援的合作机制。三是完善旅游善后处置服务。完善创新旅游保险体系,健全受灾游客心理咨询与干预等服务。

(四)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与提升

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9·5”泸定地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主要任务,保证灾区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高于灾前水平。围绕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加快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加大灾后恢复重建监管力度,厘清管理责任,建立联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恢复重建管理水平和综合应急能力。强化安全意识,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多种手段,全面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发展与景区恢复品质,有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各环节安全。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和各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和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专栏十六:旅游安全提升改造工程

1.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由各县(市)政府统筹搭建一级旅游安全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在重点景区、街道、乡镇设置二级区域救援工作站,在A级以上景区、星级饭店、乡村旅游点等设置三级旅游应急救援点。

2.完善旅游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设施在全州各县(市)、重点景区高标准建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应急避难场所。

3.旅游安全监测三级系统建设:建设一级旅游安全监测中心1个;县(市)建设二级旅游安全监测办公室18个;在各景区、乡村旅游点建三级旅游安全监测网点(旅游点)若干个。

4.“9·5”泸定地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程:三年时间基本完成“9·5”泸定地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全面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发展与景区恢复品质。

八、三供三建提升重点景区配套设施体系

贯彻高原宜居工程,按照《甘孜州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旅游集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供暖供氧、给排水、公共休憩设施及电力保障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质量。

一是提升景区供暖保障能力。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民客共享的方针,承接十四五城镇供暖供氧建设,大力提升重点旅游景区供暖供氧保障能力。配套全州旅游景区和服务集散布局,新建集中供暖站、热泵站,改造提升能耗高、效率低的已建供暖设施。大力发展适应本地资源禀赋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源、超低温空气源热,推广太阳能+电锅炉等设施,推动区域集中清洁供暖,争取供暖政策。重点推进石渠、色达、理塘、稻城等城镇和景区的集中供暖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景区供氧保障能力。重点推动理塘县格聂高原供氧项目建设,新建石渠县高原氧舱、加快建设高原制氧产业园,形成以供氧设备出售租赁、供氧产品生产、康养体验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构建供氧保障中心+驿站的高原用氧健康服务体系,做大健康用氧产业,增强高原旅游的安全性,扩大市场吸引力,拓展文旅产业发展新空间。

三是提升景区供气保障能力。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气设施与规划,推进全州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镇(乡)等供气保障设施建设。

四是健全景区给排水保障能力。结合甘孜州旅游厕所、旅游景区、集散服务中心等布局,加大空白区给排水管网建设力度;针对性加强老牌旅游厕所、旅游景区、集散服务点的给排水管网改造提升。

五是健全景区及周边配套电力设施和管理能力。健全全州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镇(乡)及周边配套电力设施,强化供电保障。以甘孜州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为契机,优先推动风能、光能就近开发利用,加大景区及周边清洁能源供电比例,逐步实现绿电供应。设立统一的景区及周边电力设施管理机构,优化电能使用,科学用能实现节能减排;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电力设施管理,强化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电力设施的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六是健全景区公共休息设施保障能力。按照多元化、专业化、人性化、环保化、艺术化、景观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推进全域旅游景区、集散服务点等公共休息设施建设;强化公共休闲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在新建、改建、提升工程中对公共休息设施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不断创新公共休息设施系统化设计方案,打造创意公共休闲空间。

专栏十七:三供三健重点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重点景区供暖保障体系建设: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暖建设,同步推进海拔3200米以上城镇公服供暖和海拔2600米以上城镇宾馆酒店供暖,基本健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的供暖设施。

2.重点景区供氧保障体系建设: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氧建设,基本健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的供氧设施。

3.景区供气保障能力提升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气设施与规划,推进全州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镇(乡)等供气保障建设。

4.重点景区电力设施双能工程支持有影响力的5A4A级景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及储能设施建设,实现清洁能源设施能供电、能引流的双重功能;有序推进重点景区电力设施改造提升,提升旅游服务保障能力。规划建设亚丁景区及亚丁村第二电源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提升亚丁村供电设施,在亚丁村试点推进屋顶光伏项目,有序推进亚丁景区电力管网提升。

5.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村镇实现公共休息设施的建立健全与升级:推进全州旅游景区、集镇、旅游村等公共休憩设施系统建设,实现全域公共休憩设施的完善升级。

九、智游甘孜推进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

(一)建立全域旅游大数据指挥中心(一中心)

统筹推进州级全域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县(市)分中心建设,构建一纵两横大数据体系(一纵即国家、省、州、县及基层文化旅游大数据全部联通,两横即州、县(市)公安、林草、交通、气象、通信等部门融入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内容和数据端口,实现州县的横向联通)。打造旅游管理大数据平台,搭建相关行业应用软件,实现景区、酒店、交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涉旅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应用。提供对全域旅游运营的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智能决策、网格化管理、协同联动等综合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域旅游管理模式,并做好与智游天府平台的接入。

(二)建设全域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服务平台(两平台)

依托大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一是搭建全域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整合交通、气象、客流、企业等产业信息,打造集行业监管、产业数据分析、旅游征信、应急指挥、舆情监测、实时监控、旅游市场监管、旅游项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二是打造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导游机等移动终端,开发为公众提供在线咨询预订、电子支付、投诉维权等全过程、一站式的平台服务,构建智慧化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旅游景区开发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开发掌上甘孜手机客户端,优化完善一部手机游甘孜应用系统;推动甘孜全域文旅业态智慧化,提高全域旅游智能服务体验和管理效能,建设网络投诉快处机制,提升游客满意度;构建覆盖全州广播电视、平面纸媒及网络新媒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体系,形成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全州文旅咨询和宣传推广媒体矩阵。

(三)构建全域三级智慧旅游设施体系(三体系)

结合数字甘孜建设,在康定、泸定、稻城等重点旅游县(市)4A级及以上景区、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省级及以上度假区以及省级以上旅游重点村率先打造示范性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乡村,并逐步推进景区景点、旅游服务场所的智慧旅游消费建设,构建智慧城市引领、智慧廊道串联、智慧景区支撑的“3+2+N”智慧旅游设施体系。

(四)推进通信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一建设)

全面推进重点景区5G网络建设,提高国省干道、重点景区景点、旅游村镇等通讯信号覆盖率。推进景区合理规划通信基站、机房、传输杆路用地,避免通信设施重复迁改和景观环境破坏。

专栏十八:智慧旅游设施建设工程

1.全域旅游大数据指挥中心体系:1个州级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18个县(市)分中心建设。

2.“四位一体旅游联合监管执法管理模式:探索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执法部门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旅游市场监管处置管理模式,形成从受理咨询投诉、执法监督,到案件审理调解的一站式服务。

3.“3+2+N”智慧空间体系:“3”个智慧旅游城镇,即康定、泸定、稻城;“2”条智慧旅游廊道,即国道318、国道317“N”个智慧旅游试点,依托4A级及以上景区、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省级及以上度假区以及省级以上旅游重点村,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等示范创建工程。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配套全域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以三化一式任务行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和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一、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化发展行动

文旅融合唱大戏,加快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融合。主客共享,人才共用理念,积极盘活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资源,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和申报,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试点工作,树立一批代表性强、推广价值大的典型案例。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支持有条件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酒店、旅馆、民宿配备适宜的公共文化设施。鼓励依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纪念馆、非遗馆等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展演旅行等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融合路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通过设立课外教育基地、四点半课堂等形式,完善与中小学的双向融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体育、农业、卫生等领域惠民项目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农业+生态+体育业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搭建传统文化转化平台。

专栏十九: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

1.“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服务试点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服务试点。

2.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建设工程。将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游客中心创建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的先进经验进行推广,加大创建国家级、省级融合试点单位力度,逐步推动全州文旅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出一批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典型案例。

二、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社会化发展行动

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惠民水平。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争州、县(市)两级图书馆实现盲人阅览室全覆盖,推动地方打造提升一批农民工图书驿站、留守儿童阅读之家;积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丰富老年文化生活;鼓励文化场馆、经营性文化设施等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文化与休闲需求。

二是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根据实际,稳步推进有条件的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引导国有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稳妥推进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对存在困难的公共文化设施,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运行或连锁运行;创新监管方式,上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对推行社会化管理运营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政治导向审核和质量监管;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管理规范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作用。

三是打造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品牌。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招募,鼓励退休人员、文化艺术爱好者、学生等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各类文化和旅游志愿团体。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和激励制度,逐步建立星级志愿者认证制度;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持续参与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惠民生的县(市)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专栏二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设

1.公共文化服务采购示范项目。针对公益性文化产品和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公益性文化活动组织与承办、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民办演艺机构面向社会提供免费或优惠演出、非国有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重点面向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优秀品牌,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采购示范项目。

2.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工程。参与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计划,完善、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每个村(社区)、乡镇(街道)分别注册不少于1名、2名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定期推荐申报一批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和春雨工程

三、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订单式发展行动

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征询和评价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预约式服务,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开通服务热线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服务效果反馈。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到2025年,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专栏二十一:公共服务订单式发展

文化和旅游惠民平台创建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建立集需求采集、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网上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等功能。

四、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数字化建设行动

以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方向,加快将数字文创技术应用于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一是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基础资源库、全民阅读基础资源库、藏羌彝等民族特色资源库、军民融合发展特色资源库、公共图书馆基础资源库、地方文献基础资源库建设,推动将相关文化资源纳入四川省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二是以数字科技助力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智慧化管理、服务与运营。初步建立覆盖全州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提升文化馆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平台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甘孜州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并实现与省级旅游数据监管平台对接,鼓励公共文化机构打造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培养具有高粘性的粉丝文化社群,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基于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数字服务,加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体验产品中的应用。

专栏二十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1.甘孜公共文化云建设。开展全省性全民艺术普及核心功能服务和资源库建设,提供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等服务。

2.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工程。在国家智慧图书馆云基础设施上,结合馆藏开展数字资源建设,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实现县级以上图书馆100%接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网络,重点公共图书馆与智游天府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力争20%以上县级图书馆具备智能化服务能力。

3.文化馆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工程。以国家公共文化云为基础支撑,建立辐射全省各级文化馆及其基层服务网点的网络化智能服务空间。以州文化馆为引领,力争20%以上县级文化馆具备智能化服务能力。

4.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支持国家等级博物馆建设数字博物馆,建成1个以上地方博物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完善提升数字云展示平台。不断推出文物的云展示、云展览和互动体验项目。

5.公共服务设施地图导航智慧服务工程。有序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旅游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成体系地进入地图导航等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公共服务便捷通道。

专栏二十三:公共数字旅游建设

1.甘孜州旅游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州重要票务预约预订平台,引导预约旅游消费。在停车引导、景区引导、风险预警、线上投诉、公共交通等方面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服务信息。实现全州酒店、民宿、文旅企业、导游信用查询,A级旅游景区商品、服务溯源查询。

2.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利用信息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在4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便捷入园,推动银行卡和移动支付全覆盖,打造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提升智能智慧服务水平。


第四章 环境影响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工程项目建设扬尘、车辆尾气和餐饮废气等,随着绿色环保技术的进步及绿色施工、绿色交通设施、清洁能源等的普及,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建设工地达标排放管控措施,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和《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的要求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做到达标排放,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确保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施工建设期间产生的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住宿业和餐饮业等经营产生的生活废水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妥善收集、处理,确保规划实施对区域地表水的影响最小。

三、声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项目施工作业噪声、车辆运输噪声和游客喧闹声及社会活动噪声。通过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施工时段、文旅活动噪声源远离需要保持安静的敏感区,避免噪声扰民。

四、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对固体废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土建施工产生的弃土、建筑弃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建成后运营阶段接待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和餐厨垃圾等。随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可以得到妥善处置,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防及减缓对策措施

一、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本规划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实施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安全底线。规划涉及的主要景区及重要建设工程与运营项目,将严格落实《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要求,项目选址前依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尤其作为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的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明确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综合分析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文化和旅游开发的承载能力,提出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治建议。依法执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相关管理办法和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不得在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区域内从事开发活动。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科学评估相关场所最大承载力,严格做好预订和限流,倡导文明旅游、文明参观、文明活动,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二、坚持维护优良空气质量

严格加强文化和旅游项目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施全封闭,设置围挡墙,渣土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强化料场、建筑垃圾堆场、弃土场扬尘管控,增设洒水降尘装置及覆盖措施,有效控制建设扬尘污染。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严控超标车辆穿城进入度假景区;加强景观大道、通景公路的道路硬化、绿化,扩大区域绿地规模,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的水平。

三、全力保护水生态环境

强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围绕全州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为重点的河湖保护治理任务及水生态修复要求等,系统推进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水域岸线管控、岸线景观带和水利风景区建设以及河湖文化建设,确保江河湖库生态安全,永保甘孜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组织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州文旅产业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建立常态化的协调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解目标任务,加强考核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将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整合到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中,并负责抓好项目建设。各县(市)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政统筹主导作用,将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超前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

构建协同机制。大旅游公共服务的格局,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县(市)文旅部门职能,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协调解决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联动推进机制。加强与州、县(市)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各类用地规划的协调统一,为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促进规划与体育、水利、交通、农业、林业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规划的深度融合,加强规划实施管理,跟踪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确保规划的执行力。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保障。用足用好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公共文化事业财政资金、藏区专项资金、地方债券资金、省内外对口援建资金,统筹整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等上级补助资金,支持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财政资金引导机制,整合设立支持州、县(市)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采取直接拨款、贷款贴息、股权入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

加强金融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各县(市)建立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发展基金,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旅游开发运营,积极创新符合文旅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多元化引导作用,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建设。争取利用社会资本市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强化土地保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统筹和综合平衡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空间需求。将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扶贫计划等,对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给予用地优惠和支持。在坚持生态环保标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集中连片稳定耕地的基本原则上,加强对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支持。实施点状供地,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盘活存量土地,规划建设用地的永久建筑物及附着物设施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闲置用地,集约节约用地。用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政策,推动农房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功能的兼容利用,鼓励传统村宅、特色民居、产业基地、工业遗产、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兼容文化空间建设。

 

第三节 强化人才培育

推进文旅人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加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采取多种方式,有步骤有规划地逐步完善人才队伍结构。

强化人才能力提升。实施文化旅游人才素质和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面向基层公共文化专兼职从业人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组织实施专项培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作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全部实现分级分类轮训,建设高素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队伍。

建设文旅人才智库。组建由专家、学者为主体,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人士为成员的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专家智库,明确智库专家的任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奖励、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构建州、县(市)、乡()三级乡村文旅能人库。

培育文旅志愿者队伍。大力培育旅游志愿者队伍。在翻译接待、秩序维护、医疗救助、文明督导、礼仪讲解、向导指引、信息咨询等领域招募志愿者,建立健全完整的选拔、培养、运作、管理和表彰机制,优化文旅志愿者的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进程,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


附件1

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5年预期值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每十万人拥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数量(个)

约束性

博物馆≥5.1,图书馆≥3.2,文化馆≥3.2

国家三级及以上图书馆数量(个)

预期性

19

每年支持基本陈列提升和临时展览项目(个)

预期性

10

每年支持建设示范性乡村博物馆(个)

预期性

5

人均到馆次数(次)

预期性

0.4

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册)

预期性

0.6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次数(次)

预期性

370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参加人次(万人次)

预期性

2

、县(市)两级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占比

约束性

90%

10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完成数量(个)

预期性

18

11 

州图书馆法人结构改革完成情况

约束性

完成

12 

上等级文化馆数量(个)

约束性

19

13 

乡镇文化站达标率(省级评定)

约束性

100%

14 

村(社区)基层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达标率

约束性

60%

15 

群众文化机构年服务人次(万人次)

预期性

14

16 

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预期性

392

17 

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支)

预期性

2

18 

县级文化馆分馆完成数量(个)

预期性

18

19 

州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成量(个)

预期性

1

20 

新增非遗馆达标建设数量(300平方米以上)

预期性

3

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21 

城镇旅游集散中心数量(个)

预期性

19

22 

重点景区旅游服务中心提升(个)

预期性

25

23 

文化旅游咨询服务点(新建、改建)

预期性

100

24 

编制全域全景图

约束性

完成

25 

优化旅游厕所(座)

预期性

1000

26 

生态停车场规模(新建、改建,平方米)

预期性

20000

27 

生态停车场覆盖率(按县市为单位)

约束性

100%

28 

自驾游营地、驿站(个)

预期性

36

29 

旅游大数据中心覆盖县(市)

预期性

100%

30 

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一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

预期性

100%

31 

一二级应急中心数量(个)

预期性

19

 

 

 

 

附件2

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库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重点项目(33项)                                         博物馆之州建设(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博物馆达标提升项目

提升

甘孜州10个县(市)

对标国家二级博物馆,提升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对标国家三级博物馆,提升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泸定县)、朱德总司令和格达活佛纪念馆(甘孜县)、炉霍博物馆(炉霍县)、色达民族博物馆(色达)、乡城县红军长征陈列馆(乡城县)、丹巴县红军旧址陈列馆(丹巴县)、得荣县红军长征陈列馆(得荣县)、理塘民俗博物馆(理塘县)、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泸定县)等。

州级

1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2

甘孜州博物馆达标新建项目

新建

甘孜州9个县

重点推进石渠县、德格县、巴塘县、稻城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新龙县、白玉县等9个县,对标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建设县级博物馆,基本实现一个县至少拥有一个博物馆的目标。

州级

5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3

六大类博物馆建设工程

新建、改扩建

康定市、丹巴县

利用红色文化、康巴文化、史前文化等资源,形成旅途上、乡村里的全域博物馆体系,建设六大类博物馆,全州新改扩建博物馆58处。(1)推进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提升建设;(2)推进炉霍县新建红军大学博物馆、丹巴藏民独立师博物馆、康定情歌文化博物馆、康定红军长征陈列馆、丹巴顶果山红色文化博物馆等县(市)级专题博物馆建设;(3)新建或改建一批乡镇微型博物馆、纪念馆。

州级

3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4

文化传承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免费开放

——

甘孜州10个县(市)

推进稻城县、丹巴县等现有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10个县(市)免费开放运营,运营资金215万元//县。按5年计算。

州级

1075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图书馆提升建设(6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州、县)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对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图书馆建设要求,分别对标国家二级和三级标准,提升甘孜州老城区图书馆和18个县(市)图书馆智慧化和线上服务能力及信息化建设。

州级

14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2

图书馆新建项目

新建

稻城县、泸定县

稻城县无限时空图书馆、泸定县燕子沟镇图书馆项目等重点图书馆新建项目

县级

2000

2021-2025

县(市)文广旅局

3

城市书房与朗读亭建设项目

新建、改建

康定、泸定、稻城、甘孜县(市)

全州分别建成不少于4个城市书房和10个朗读亭。

县级

17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4

馆店融合示范项目

提升

康定市、甘孜县

建成2馆店融合示范店

州级

2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5

古籍保护项目

——

甘孜州18县(市)

全州力争完成85%以上的古籍文献(字画)的修复,80%以上的古籍文献实现数字化,争取早日完成《四川省少数民族口传古籍经典系列》之《藏戏》和《丹巴县古雕起源说》的出版筹备,培养古籍修复人才5名,树立1个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

县级

2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6

全民阅读活动项目

——

甘孜州18县(市)

书香甘孜全民阅读活动及两个一经典诵读示范项目创建,每年500万支持

州级

25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文化馆提升建设(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文化馆达标建设提升项目

改扩建

甘孜州18县(市)

对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馆建设要求,州级对标国家二级,县级对标国家三级标准,改扩建甘孜州老城区州文化馆3000平方米,预算资金12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和数字化建设设施设备购置预算资金800万元。18县市每个馆改扩建1800平方米,预算资金720万元,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预算资金680万,数字化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预算资金800万元。

州级

416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2

文化馆(站)重点新建项目

新建

丹巴县、稻城县

丹巴县古碉文化体验馆(修建面积2500平方米)、稻城县文化体验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泸定县燕子沟镇新建文化馆项目(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丹巴县莫斯卡生态旅游和格萨尔文化传承保护项目文化馆建设。

县级

815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3

乡村文化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含基层文化服务中心)

新建、改扩建

甘孜州18县(市)

对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合文化站建设要求,在18个县(市)规划新建改扩建6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文化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每个200平方米,提供阅读、村史馆、非遗展示传承、微博物馆、乡村文化人才培训、游客咨询服务等文旅融合服务中心及其配套服务设备购置,每个投资100万元。实现全州60%的村(社区)基层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

州级

6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4

文化人才强化项目

——

甘孜州18县(市)

对全州、县(市)、乡镇(街道)及文化馆(站)馆(站)长进行全覆盖培训,培育2支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4个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经常开展活动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8

县级

4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5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程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力争新创省级文化艺术之乡12个,国家级2个。

州级

1400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非遗馆提升建设(9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康定市非遗馆提升项目

改扩建

康定市

以康定市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借助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充分展现各类民俗活动、传统技艺。

县(市)级

200


州文广旅局

2

甘孜州乡村振兴手工技艺传习所建设项目

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在全州建设150个乡村振兴非遗传习所(手工作坊),面积22500平方米。每个乡村振兴非遗传习所(手工作坊)建设展示房、传承人工作区、保管室、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州级

9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3

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提升

康定市

购置数字化建设设施设备、建设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核心存储、数据服务器、智慧云系统、编目工作站及配套设施设备的资源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献资源库)。收集整理康巴民俗民间文化(服饰演变、民族迁徙、农耕节气等),并汇编成册形成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资料。

州级

1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

3

道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道孚县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包括非遗展厅、传承室、研发中心、库房等,停车场1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

县级

2998

2021-2025

道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4

德格县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和交流传播综合体建设项目

新建

德格县

阿须镇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格萨尔文化研究中心200平方米、体验中心400平方米、保护成果展览中心600平方米、剧目演示中心800平方米。

县级

2000

2021-2025

德格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5

石渠县扎溪卡游牧文化公园建设

新建

石渠县

开展石渠县扎溪卡游牧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新建游牧文化传习所3000平方米,游牧文化体验区2000平方米,游牧产业产品展示区1500平方米,配套建设排水、步游道等基础设施。

县级

2000

2021-2025

石渠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6

炉霍县郎卡杰唐卡文化园区建设项目

新建

炉霍县

以郎卡杰唐卡艺术开发为龙头的本地特色文化项目为集群,在新都镇一队建设生态游步道约5千米,环境治理12000平方米,打造生态景观小品,配套生态停车场3600平方米、休息亭4座,以及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水电、景区监控等基础设施设备。

县级

8000

2021-2025

炉霍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7

康巴文化博览园

新建

德格县

建设非遗及民族手工艺等展览、展示、展销中心5900平方米,(展览展示中心4000平方米,商展中心1400平方米,康巴风俗展览中心500平方米)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县级

2500

2021-2025

德格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8

丹巴县甲居藏寨红色旅游景区非遗馆建设项目

新建

丹巴县

围绕大环线公路建设甲居藏寨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建设2公里的浮雕群、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红色步游道、红色旅游陈列馆、大型停车场、观景台等附属设施建设,旅游综合服务站(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站)、嘉绒文化展示中心、非遗体验馆、休闲广场、民居风貌打造、厕所、景观绿化等附属设施

县级

5000

2021-2025

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9

稻城县文创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稻城县

项目为集文化创新融合、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文化中心,依托皮洛遗址考古发掘、天文科普、自麦博物馆、非遗文化等元素,打造稻城县文创孵化地标性建筑,制作独具稻城特色的文创产品、伴手礼等。

镇级

1000

2021-2025

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纪念馆提升建设(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红军长征纪念馆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泸定县、乡城县、稻城县

磨西海螺沟景区红军长征纪念馆、乡城红军长征纪念馆、桑堆镇红六军团长征纪念馆、川藏公路纪念馆展陈提档升级;征集文物;环境整治、风貌打造、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数字化建设、智慧化服务。

州级

5000

2021-2025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泸定县、乡城县、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

道孚县红色文化传承地建设项目

新建

道孚县

建成朱德康克清故居遗址,恢复150平方米,打造红色文化展览厅等配套设施;红军指挥部及徐向前居住地修复1800平方米,建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传承基地;苏维埃博巴政府遗址恢复800平方米,建设红军党校纪念馆300平方米,红色文化走廊恢复2000米。

县级

5000

2021-2025

道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3

泸定桥纪念馆改扩建

提升

泸定县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展陈提升改造面积共4247平方米,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环境整治2000平方米;游客集散中心改造4500平方米。

县级

10000

2021-2025

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4

金珠镇雄登寺红军长征遗迹陈列馆建设项目(长征文物保护工程)

新建

稻城县

新建雄登寺红军长征陈列馆400平方米,复刻革命前辈会晤历史场景及相关遗物搜集展示,完善供电等及其他基础设施。


2800

2021-2025

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科技馆、科普馆、美术馆和歌舞剧院提升建设(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康定美术馆项目

新建

康定市

新建场馆2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


1200

2023-2024

州文广旅局

2

专业天文馆

新建

稻城县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参考相关天文馆造价1.4万元/平方米,容积率按1计算)

县级

2800

2024-2025

稻城县文广旅局

3

稻城县高海拔天文科学园项目(天人合一馆)

新建

稻城县

项目包含稻城县天宫博物馆、观星基地、科普馆、天文科学园游客服务中心、青少年科技体验馆等5个子项目多馆合一建设。

县级

12000

2022-2024

稻城县文广旅局

4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科普教育基地

新建

稻城县

新建科普教育基地10000平方米,依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子午二期等重大科技集群建设,打造具有代表性科普基地。

县级

10000

2024-2025

稻城县文广旅局

5

丹巴县新区歌舞剧院建设项目


丹巴县

道路、管网、绿化、辅助用房,厂房、办公用房及辅助用房,面积3500平方米

县级

6000

2024-2025

丹巴县文广旅局



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33项)

 

旅游集散服务设施体系建设(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升工程

改建、提升、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完善提升全州18个县(市)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按照建设规模,分为两个等级建设。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分区、升级内部设施。

州级

27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2

重点景区/度假区旅游服务中心提升工程

改建、提升、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稻城亚丁、海螺沟等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进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和功能完善。

州级

20000

2021-2025

亚管局、海管局及县(市)文广旅局

3

甘孜州街区文化和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精品提升工程

改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开展全域100个街区文化和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品质提升工作,主要在星级酒店、特色街区以及交通枢纽等地,完善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

州级

5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建设(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建成S73泸石高速、G4218康定过境高速;加快建设G4218康新高速,力争开工建设G0615马尔康至康定高速、S87八美至炉霍段;加快推进S95甘孜至称多(四川境)段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州级

——

2021-2025

州交通局

2

甘孜州国道建设重点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建成G318康定过境段、G318康定折多山隧道、G215白玉至巴塘、G215石渠洛须至柯洛洞、G248丹巴县城至阿坝州界等公路;开工建设和改造提升:G549九龙至稻城、G548色达至翁达、G664稻城香格里拉镇至各卡(思子功)、G662雅江麻郎措至江中堂。

州级

——

2021-2025

州交通局

3

甘孜州省道建设重点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实施完成S469九龙烟袋至木里界、S460巴塘波密经乡城定波至正斗、S458白玉经赠科至甘孜机场、S314新龙皮擦至白玉阿察、S220道孚至雅江、S459巴塘经波密至理塘县章纳、S460乡城然乌至云南界,加快推进S434雅加埂隧道新建工程;开展省道路网特殊迬瓶颈路段整治。

州级

——

2021-2025

州交通局

4

全域通景公路及景区内部交通提升工程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重点提升旅游城镇抵达景区公路,依托现有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构建快进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推进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景区道路循环网络,打通重点景区度假区进出最后一公里。提升景区内部交通的安全性,鼓励和支持对地质脆弱、易发灾害的景区建设轨道、索道交通设施。

县级

180000

2021-2025

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和交通局

5

城市观光、旅游专线、旅游客运班车、新能源车服务保障等建设项目

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鼓励有条件县(市)开通城市观光巴士,提供多种城市观光交通方式;在中心城区(镇)、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集散地,开通直达旅游景区;在中心城区(镇)开通达到重要乡村旅游点的城乡班车、加大快速充电桩和换电装置的建设力度,实现新能源汽车能源的快速补充。

县级

30000

2021-2025

亚管局、海管局及县(市)文广旅局和交通局

旅游服务区设施体系(6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交通干线综合服务区示范样板建设

新建、提升

主要国省道、高速沿线

依托甘孜境内交通干线沿路站点及服务区,建设鲜明特色、鲜明主题、鲜明亮点的综合型服务区示范样板。

州级

5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交通局

2

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建设

新建、提升

全州主要国省道沿线

在国省道干线G318线、G108线、G351线、S434线、S217线,平均每隔10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服务区,可以依托周围村庄,分批打造拥有人文地文、特色景观的综合服务区。

州级

1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交通局、县(市)文广旅局

3

景区通道驿站建设

新建

甘孜州重要通景道路沿线

在国省道干线至景区的通景公路沿线,建设一批与景区风格、主题相呼应的公路驿站,提供景区宣传、导游导览、票务、特色产品售卖、景区接驳等服务,驿站距离景区约30公里,邻近景区可共用。重点推进康定环贡嘎山旅游文旅驿站设施建设项目。

州级

3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4

重点县乡道驿站建设

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由各县(市)政府根据实际需求状况,依托县道、乡道打造一批特色农村公路驿站,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衔接美丽乡村路建设,提升全域农村公路驿站整体服务水平。

县级

5000

2021-2025

县(市)文广旅局

5

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

新建

全州主要国省干道、高速沿线及4A级以上景区通道

依托旅游交通干线和风景优美的景点,或者是旅游景区附近,根据地势条件,建设一批特定主题,可供游客休息和生活补给,拥有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复合功能的自驾车(房车)营地。

州级

18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6

观景台提升建设

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重点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公路沿线,科学规划,因路制宜,分批建设道路观景台,美化、绿化道路景观,设置停车和观景区域,此外可因地制宜增加公共厕所、休息区、信息服务等其他服务功能。重点推进康定环贡嘎山旅游观景平台设施建设。

州级

45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交通局、县(市)文广旅局

旅游标识系统(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在通往旅游景区景点的高速、国道干线、省道、城市道路、农村公路、旅游景区景点道路及道路的附属服务设施和其他满足设置条件的地点设置引导到达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

州级

28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交通局、县(市)文广旅局

2

甘孜州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建设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推动全州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建设,完善景区内部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说明牌、温馨提示牌、警示牌等标识。

州级

2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县(市)文广旅局

生态停车场服务体系(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全域生态停车场提升建设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对全州现有停车场进行提升改造,绿化美化,达到生态停车场建设标准;在适当区域新建生态停车场;推动每县(市)各城镇集散中心至少配备1处生态停车场;拟改造升级重点景区生态停车场50个。推动生态智慧停车场建设。

县级

6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旅游公共环境服务系统(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高原厕所革命项目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在文体广场、集市街区、旅游国省干道、交通集散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区域优化升级1000旅游厕所,实现一厕一景

州级

1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2

甘孜州旅游景区污水革命项目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加快全州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污水管网和排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

州级

10000

2021-2025

州生态环境局、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3

甘孜州旅游景区垃圾分类项目

新建、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加快全州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垃圾分类设施提升健全。

州级

5000

2021-2025

州生态环境局、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系统(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由各县(市)政府统筹搭建一级旅游安全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在重点景区、街道、乡镇设置二级区域救援工作站,在A级以上景区、星级饭店、乡村旅游点等设置三级旅游应急救援点。

州级

3800

2021-2025

州应急管理局、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2

甘孜州旅游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工程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在全州各县(市)、重点景区高标准建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应急避难场所,每年投入1000万。

州级

5000

2021-2025

州应急管理局、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3

甘孜州旅游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工程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在全州拟建一级旅游安全监测中心(州级)1个;在各县(市)拟建二级旅游安全监测办公室(市县级)18个;在各景区、乡村旅游点拟建三级旅游安全监测网点(旅游点)若干个。

州级

1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4

“9·5”泸定地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程

修复

泸定县

三年时间基本完成“9·5”泸定地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全面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发展与景区恢复品质。

州级

1000

2021-2025

县(市)文广旅局、应急管理局、抗震救灾指挥部

重点景区配套设施(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

主体

1

甘孜州重点景区供暖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重点景区和旅游集镇

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暖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海拔3200米以上城镇公服供暖和海拔2600米以上城镇宾馆酒店等供暖设施建设,基本健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的供暖设施。

州级

25000

2021-2027

州文广旅局、州住建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2

甘孜州重点景区供氧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重点景区和旅游集镇

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氧建设,基本健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的供氧设施。

州级

25000

2021-2027

州文广旅局、州住建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3

甘孜州重点景区供气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新建、提升

甘孜州重点景区和旅游集镇

对接甘孜州城镇供气设施与规划,推进全州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镇(乡)等供气保障建设。

州级

25000

2021-2027

州文广旅局、州住建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4

重点景区电力改造提升工程

改造

提升

稻城县及亚丁景区

结合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实施,规划建设亚丁景区及亚丁村第二电源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提升亚丁村供电设施,在亚丁村试点推进屋顶光伏项目,有序推进亚丁景区电力管网提升。

州级

8000

2023-2024

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稻城县、亚管局

5

甘孜州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村镇公共休息设施提升项目

新建、提升

甘孜州重点景区和旅游村镇

推进全州旅游景区、集镇、旅游村等公共休憩设施系统健全,推动全州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实现全域公共休憩设施的完善升级。

县级

1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住建局、亚管局、海管局、县(市)文广旅局

智游甘孜服务系统(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项目

层级

总投资(万元)

建设

年限

责任主体

1

甘孜州全域旅游大数据指挥中心体系建设工程

新建、改建

康定市

全州建设1个州级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18个县(市)分中心。

州级

30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统计局、县(市)文广旅局

2

甘孜州全域旅游综合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甘孜州18县(市)

对接全州交管、气象、企业等系统,打造集行业监管、产业数据分析、旅游征信、应急指挥、舆情监测、实时监控、旅游企业市场监控、旅游项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

州级

1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统计局、县(市)文广旅局

3

甘孜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融合景区智能导览、语音讲解、一键导航、VR全景、旅游攻略、票务系统、酒店预订、手信电商、停车餐饮定位、旅游产品销售、分销等多功能为一体,开发掌上甘孜手机客户端,优化完善一部手机游甘孜应用系统,推动全域文旅业态智慧化建设。

州级

2000

2021-2025

州文广旅局、州统计局、县(市)文广旅局

4

甘孜州“3+2+N”智慧空间体系建设工程

提升

甘孜州18县(市)

“3”个智慧旅游城镇,即康定、泸定、稻城;“2”条智慧旅游廊道,即国道318、国道317“N”个智慧旅游试点,依托4A级及以上景区、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省级及以上度假区以及省级以上旅游重点村,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等示范创建工程。

州级

25000

2021-2026

州文广旅局、州统计局、县(市)文广旅局


附件3

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重点任务

建设内容

责任分工

1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25年,州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县(市)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6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建成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级文化馆建设2个、博物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数字文化设施,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牵头部门: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配合部门:州商务合作局、州交通局、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州科学技术局、各县市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等

2

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善

加快建设三级游客集散中心体系,全域规范标识标牌体系,推进生态厕所、智慧旅游、旅游安全应急救援等建设。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航旅、铁旅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最美景观廊道,大力发展自驾游服务体系,依托服务区、驿站、景区景点等发展路衍经济,推进旅游公路与风景道建设,构建国省干线服务区、景区通道驿站、重点县乡道驿站、自驾车露营地四级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牵头部门:州发展改革委、州交通运输局、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配合部门: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州科学技术局、各相关县市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康定机场集团等

3

智慧文旅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建立文旅大数据指挥中心,构建一纵两横大数据体系。建设文旅综合监管平台,打造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开发掌上甘孜手机客户端,优化完善一部手机游甘孜应用系统,搭建文旅宣传推广平台,推进文旅通信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甘孜州“3+2+N”智慧空间体系。

牵头部门: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配合部门:州商务合作局、州交通局、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州科学技术局、各县市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等

4

建成全域博物馆之州

利用甘孜州红色文化、康巴文化、史前文化资源,形成旅途上、乡村里的全域博物馆体系,建设六大类博物馆,活态博物馆,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全州共建成博物馆58处。

牵头部门: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配合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等

5

实现文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

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世界遗产申报、文物考古研究、文物展陈拓展等工程,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实施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等工程,提高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水平。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对外开放交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讲好甘孜故事、传播好甘孜声音、阐释好甘孜特色,展示好甘孜形象。

牵头部门: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配合部门:州教育和体育局、各县市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等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