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全域旅游的别样风情
2016-09-23 06:32:28
来源:
《甘孜日报》社
阅读数:
172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雄奇秀美巍巍大山、绚丽多姿雪域高原、悠久灿烂康巴文化,甘孜之富在绿水青山,甘孜之美在绿水青山,甘孜之特在绿水青山。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上升到全州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掷地有声地提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山地旅游。以“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为帆,我州启航驶向山地旅游蓝海。

乡村旅游让村民捧上了金饭碗

“中路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民居接待设施不错,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赚到了钱,我为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感到由衷高兴”。920日,在丹巴县中路乡噶仁依村尚墨民居酒店里,从成都来的退休教师赵文莉和她教过的20多名学生欢聚一堂。赵文莉告诉记者,她阔别丹巴县30年了,曾在丹巴城小教过10多年书,1985年调到成都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次回来看到丹巴县的旅游发展得这么好,她特别高兴,希望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中,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老板布姆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们一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她们夫妻投入100多万元,于今年3月开张乡村酒店。因住宿条件完全可以和星级酒店媲美,收入就比较高。“298元的房间有3间,328元的房间有3间,人均餐饮消费50元。我们打造的是嘉绒藏文化主题酒店。开张以来,4月、6月、8月、9月的生意非常好,可以满员”。布姆说,过去蔬菜和水果、粮食买不成钱,日子过得紧巴,现在开了乡村酒店后,所有的食材都是自产自销,还能够帮助邻居销售农产品,因为没有使用过农药,丹巴香猪腿、火烧馍很受游客青睐。

游客增多,布姆人手不够,她请邻居来帮忙,每天发120元工钱。村民在乡村酒店打工,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

记者在丹巴县乡村采访,乡村民居接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民居接待示范户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左右。

“旅游没有发展起来的年月,蔬菜水果买不成钱,只有用来喂猪,年收入有1万元,就算村里的富裕户了。现在游客来得多了,蔬菜、水果在家里就能够卖出比城里还要高的价钱”。布姆说,仅靠蔬菜、水果、核桃,收入几万元的人户比比皆是。

甘肃游客冯先生自驾车带着家人入住尚墨乡村酒店,刚住下来,他就带着家人到村里观光拍照,带着女儿下地干农活,摘菜、洗菜。“这种体验游,让游客心情舒畅”。

作为丹巴县的旅游名片,甲居藏寨实际参与旅游接待的90余户,其中挂牌示范户近28余户。3年来,甲居藏寨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近5000多万元。率先发展的接待户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

据省旅发委官网消息,甲居藏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示期已经结束。未来的甲居藏寨将打造以东女嘉绒文化体验、藏寨观光、矿洞体验为主,佛爷岩商业体、旅游纪念品及特色游览观光车为辅的综合型收益景区,带动周边群众从事旅游服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 “农居变旅居、藏寨变客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曾经是省定贫困县的稻城, 2013年至2016年期间已累计投入6亿元,完善各种旅游设施,将稻城送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稻城县共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56.7%;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1%;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顶层设计全域旅游扬帆起航

我州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引起各方关注。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郝康理多次到我州调研旅游。他认为,甘孜州要打造1个国道路318317世界最美景观大道遗址公园群;环贡嘎山山地运动度假旅游目的地、康北格萨尔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等6个特色旅游目的地;N个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旅游城镇、特色村寨、自驾车营地等,建成“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更好服务,则需要“坚持”国际化人才标准:“着力培养甘孜州以及四川高层次、高标准、国际化的山地旅游人才队伍。”

州委书记刘成鸣强调,要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打造成我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城乡提升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甘孜州知名度的重要载体,推动形成东部贡嘎山环线、南部亚丁环线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大格局。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统一,以创新思维引领全域旅游工作实践;坚持统筹联动与优势互补相衔接,秉承“全州上下一盘棋”的大局观,加快形成全州一个大景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将旅游业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有力支撑,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通过旅游搭建甘孜开放发展的桥梁,促进甘孜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旅游发展与富民增收相结合,积极开展旅游就业行动,逐步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形成全域旅游全民参与、人人增收的良好局面。

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阐明了我州旅游发展的目标路径:三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打响“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品牌、十年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要把生态旅游保护挺在最前面。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未来发展,考虑100年、200年以后的发展,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要铺好生态底色,3年内完成“山植树、坡种草、路栽花”30万亩。

要把山地旅游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是抓好“6个一批”。创建一批A级景区,建成一批国家公园、开发一批精品线路、完善一批服务设施、做大一张旅游网络、形成一套政策法规。在完美一批服务设施中,益西达瓦提到四个“突出”,第一个是突出“飞机+”,建成甘孜格萨尔机场,把康定机场、亚丁机场提升为口岸机场,开通至少15条航线。第二个是突出构建四纵四横立体交通网络,力争进出甘孜州通道达到10个以上,实现全州所有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把317318227等国道打造成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另外两个突出分别是突出地接系统建设,突出“厕所革命”,新建生态厕所260个。

把持续富民作为基本归宿。稻城县去年县级财政收入突破一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这是亚丁景区开发后给群众带来的甜头,也是甘孜旅游富民的一个切片。为了在发展全域山地旅游的过程中,实现持续富民,要共享机制、促进旅游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突出交流、交往、交融:“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最终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可持续的目标。”

国际生态旅游专家杰德?魏恩加腾在过去三年间,带领国际生态旅游专家团队,曾多次到访甘孜州的众多景点,了解到甘孜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杰德?魏恩加腾认为,甘孜州拥有世界级的山地景观、完整的生态体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甘孜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是绝无仅有的,“世界上其它许多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只存在于博物馆内,但是,在甘孜游客能体验这些文化,亲身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甘孜有许多不为世人了解的珍禽异兽,许多传统手工艺流传至今、无与伦比,传统故事格萨尔文化口口相传,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甘孜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惊艳不已。甘孜拥有国际一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山地旅游条件成熟。”他认为我州拥有国际一流的优质环境和文化资源,适合发展可持续山地旅游业。要利用山地资源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避免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恶化和文化遗失。要让游客既能够乐在其中,同时也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可持续山地旅游业结合现有的文化和环境资源,来改善就业和收入状况,帮助地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舜礼认为山地旅游只有找准和保持自己的基调和特色,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要加强对特色地形地貌和优良或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山地旅游开发应尊重地域特征最大程度维持原生态,深度挖掘个性,巧妙运用、充分显现优秀的民族传统特色。”高舜礼围绕山地基调与民族特色如何结合侃侃而谈。

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高舜礼认为山地旅游应尊重地域特性,只有对差异保持时刻的清醒,方能在旅游开发中挖掘个性、表现特色,避免走板和串色。同时,山地旅游开发应恪守山地基调,比如山地道路应体现景观性,无论机动车道,还是步行登山道,都应避免“城市病”,因形就势、或隐或显、曲径通幽,不追求笔直与开阔,不搞一字排列的行道树。山地旅游要倡导民族文化自尊自信,在开放与开发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当地居民认识民族文化价值,感受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利益,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在辅助设施和配套服务和旅游接待、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引导和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让旅游开发真正成为脱贫和富民的工程。

《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指出,要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200亿元和2000万人次,对GDP贡献率上升至40%,游客接待人数占常住人口的20%;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8万人,占全州从业人数的43%;农牧民旅游纯收入6021元,占农牧民全年总收入的33%;旅游税收占全州财政税收的45%。其中,2018年预计接待游客1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2.16万人,带动贫困农牧民从事旅游业人数达到1.2万人。全州地区生产总值417.4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43.59%,增加值比重达到4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40%左右。

我州依托已建景区带动脱贫致富,通过近几年亚丁景区的发展,稻城县由八七扶贫的省定贫困县,到去年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依托在建景区拓宽增收渠道。“木雅风景区”以“政府+公司+贫困村”的模式进行开发,工程建设以使用当地劳动力为主,景区开发公司为当地居民购买医保、社保。农民以房屋、宅基地、草场、森林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伙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景区开发并从中获得收益。

绿水青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山地风光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多彩和谐,特色风物奇异富饶,大美甘孜,全域旅游扬帆起航。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